【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小柴胡汤 和法
2005年6月-2007年8月,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3例,并与30例西医治疗者对照,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用OLYMPUS XQ-240型电子胃镜,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情况,并根据洛杉矶标准(LA分类法)进行分级[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对证型加以规范,分为肝胃郁热型、胆热犯胃型、中虚气逆型、痰气中阻型。
1.2 一般资料
入选的63例患者均为本院2005年6月-2007年8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病例。治疗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19~68岁,平均(36.2±10.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平均(14.00±2.36)月;胃镜分级A级7例,B级9例,C级12例,D级5例。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0~69岁,平均(38.2±9.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1年,平均(15.00±3.16)月;胃镜分级A级6例,B级9例,C级11例,D级4例。2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胶囊,早晚各1粒;吗丁啉,每餐饭前服l片,每日3片,1个月为1个疗程,2个月后评定疗效。
治疗组:所有病例均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柴胡10 g,黄芩10 g,人参6 g,半夏6 g,甘草6 g,生姜3 g,大枣5枚),肝胃郁热去人参,加牡丹皮、栀子;胆热犯胃去人参,加黄连、竹茹;中虚气逆加白术、茯苓;痰气中阻加厚朴、紫苏叶。水煎服,日1剂,取汁300 mL,早晚分服。上述疗法l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调畅情志。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治疗前后根据烧心、反酸、反食、胸痛症状的程度及发生频率进行症状评分,评分方法参照有关文献报道[3]及自拟方法进行评定:根据症状的不同程度分别计0、1、2、3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偶尔发生;2分症状明显,发生常见,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3分症状严重,频繁发生,不能忍受,影响日常生活工作,需药物治疗。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消失为治愈;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50%为显效;症状总积分降低50%~30%为有效;症状总积分降低&<30%为无效。②治疗前后均进行胃镜检查并分级。胃镜临床疗效判断标准[4]:胃镜结果恢复正常为临床治愈;胃镜结果分级减少2级为显效;胃镜结果分级减少l级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③观察治疗组各证型与疗效关系。
2.3 统计学方法
计算数据结果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见表1~表4)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表2 2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表3 2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略)表4 治疗组各证型临床疗效比较(略)
4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泛酸”、“胃脘痛”范畴。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异常变化相关,其病机是肝胆郁火反胃, 或脾胃虚弱,湿热中阻引起胃气上逆。胃气本以降为顺,胃之和降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肝属木,肝气条达则助胃受纳腐熟而降浊阴之气,即“木达则土安”。张仲景在《伤寒论》96条中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该条的病机是邪气结于肋下,少阳枢机不利,木火反胃,这和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有相同之处。在临床上,我们以小柴胡汤为主方,随证加减,以调和肝胃、疏肝降气。方中柴胡轻清升达,运少阳枢机,《本经》谓柴胡“主心腹胃肠中结气”;黄芩助柴胡解少阳郁热,《药性论》谓黄芩“能治肠胃不利,破壅气,半夏降逆和胃,止吐健脾”;《本经》谓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益胃健脾。肝胃郁热者去人参,加牡丹皮、栀子清泻肝胃郁热;胆热犯胃者去人参加黄连、竹茹利胆清胃;中虚气逆者加白术、茯苓补益中气;痰气中阻者加厚朴、紫苏叶理气化痰。以辨病为主,病证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有研究表明,疏肝和胃中药对轻、中度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5],其可通过改善胃肠功能,中和胃酸,结合胆汁酸,减少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促进黏膜微循环,从而加速黏膜炎症修复。
本观察结果显示,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后烧心、反酸、胸痛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症状疗效、胃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对肝胃郁热、胆热犯胃证疗效优于中虚气逆、痰气中阻证。
【参考文献】
[1] 罗云坚.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2.
[2] Lundell LR, Dent J-Bennett JR. Endcopik of oesophagitis:clinical and functional correlates and 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Los Angeles classification[J]. Gut,1999,45(2):172-180.
[3] 李捷壮.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85-1889.
[4] 李大利.胃镜临床运用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2.
[5] 朱生梁,王晓素,方盛泉,等.降气和胃方治疗胃食管返流病33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