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淑美 胡立胜 李友林 王伟
【关键词】 中医 症状量化 条件概率
目前,中医临床症状描述主要依据患者的自我感觉,缺乏精确的定量标准。如何把中医思辨性的经验描述和宏观概括过渡到高层次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中医学现代化亟需克服的瓶颈。中医症状量化是以统计学概率论为理论,将中医症状通过调查、运算,使其成为量化指标,其实质就是解决中医临床症状客观化和定量化问题。
1 关于症状量化
在医学诊断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化验、仪器等征象诊断疾病。这种诊断问题也可以用统计学方法来解决,其中之一就是用Bayes定理(Bayes’ theorem)。由各种疾病(或证候)在人群中的出现频率,患各种疾病(或证候)时各种征象(或四诊指标)的出现频率,由Bayes定理即可通过某一患者的各种征象(或四诊指标)计算出患各种疾病(或证候)的概率。对于某病的某一症状来说,调查该病该症状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称为该症状的条件概率;该症状条件概率的数学转换值称为该症状的指数,此指数就是该症状的量化值。由于指数是可以相加的,所以各项有关症状的指数相加代数和可以作为证候的量化值。条件概率指数转换方法的优点是把每项症状的各级严重程度与出现频率同时考虑进去;其次,是根据具体病例的调查计算得到的结果,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不可能是等比例的。
2 举例说明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有些症状患者并未出现,因此,笔者将症状分为4级,即0、1、2、3级。
2.1 统计学符号及其解释
D=病,指COPD稳定期。A=症状A。A0=A症状的第0级,即无此症状。A1=A症状的第1级,即轻度。A2=A症状的第2级,即中度。A3=A症状的第3级,即重度。Bi=B症状的第i级。P(A1|D)=[已知病存在条件下,轻度级别(第1级)A症状出现的概率]。P(NA1|D)=1-P(A1|D)=[1-(已知病存在条件下,轻度级别(第1级)A症状不出现的概率]。同样可以计算出P(A0|D)、P(NA0|D);P(A2|D)、P(NA2|D);P(A3|D)、P(NA3|D);P(Bi|D)、P(NBi|D)。以上各项条件概率都可通过病-症状-症状级别的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数据计算获得。将得到的条件概率进行对数转换(I=[lgP+1]×10)[1],也可通过表进行换算,得到指数I=诊断指数=每项症状级别的量化值(I可以加减运算)。I(A0)=A0的指数量化值。I(A1)=A1的指数量化值。I(A2)=A2的指数量化值。I(A3)=A3的指数量化值。I(Bi)=Bi的指数量化值。由症状的量化值可以得到由多个症状组成的证候量化值(见表1)[2]。表1 条件概率与指数(四舍五入后取整数)对照表(略)
2.2 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统一的临床宏观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药学名词》[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中医量化诊断》[5],确定COPD稳定期主要和次要的四诊指标以及每项症状的分级量化确切描述。
转贴于2.3 症状的量化值计算方法
通过该症状级别条件概率的I转换值,获得的I值之代数和[I值可以加减运算,I(A)=I(A0)+I(A1)+I(A2)+I(A3)],就是该症状的量化值,多个症状的指数代数和就构成了某一证候的量化值,此量化值可以用于诊断。在本课题合作的5家医院(包括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广东),每家医院选取20例门诊或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共100例,计算部分量化值,结果见表2。表2 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部分症状量化值(略)
这些症状又是COPD稳定期气虚证的主要症状,因此,COPD稳定期气虚证的量化值I=(-10)+(-7)+(-2)+(-11)+(-7)+(-10)=-47。
3 结语
由于中医临床症状大多数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或临床医生的观察,对症状进行量化可以使其具有客观性,因此,症状量化是症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症状量化问题得到解决,才能进一步进行证候的量化,从而有利于中医的客观诊断。本研究采用条件概率转化值——指数作为量化值,该量化值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它避免了现行的等权重量化方法,具有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胡立胜,周 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SAS编程统计分析[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56.
[2] 金丕焕.医用统计方法[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74.
[3] 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0.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0.
[5] 徐迪华.中医量化诊断[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