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桂枝加葛根汤 和营通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西医治疗仅对特定环节起作用,不能有效地阻止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笔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DPN 30例,并设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及其它有关文献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①有2型糖尿病原发病基础,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针刺样或灼烧样疼痛,闪痛或刀割样疼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力,深浅感觉明显减退, 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③有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延迟、潜伏期延长、电压降低等电生理异常;④同时可除外由于大血管病变、免疫性、外伤性及其它神经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符合上述DPN诊断,在治疗前1个月内血糖控制稳定者均可纳入。排除病例标准:①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经神病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③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的60例均为2000年8月-2006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住院或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6.12±4.55)岁;糖尿病病程3~28年,平均(9.95±2.58)年;周围神经病病程0.5~8年,平均(3.52±1.02)年;胰岛素治疗者12例,口服降糖药治疗者15例,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者3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59.98±3.12)岁;糖尿病病程2~30年,平均(10.06±2.16)年;周围神经病病程1~10年,平均(3.65±1.03)年;胰岛素治疗者16例,口服降糖药治疗者12例,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者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病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应用饮食、运动和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对照组予以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6 100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0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桂枝加葛根汤。方药组成:桂枝15 g,白芍15 g,葛根25 g,当归15 g,全蝎(冲服)5 g,生姜5 g,大枣3枚,甘草5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0 d。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1.5.1 神经症状评分[1]
询问患者下肢有无疼痛或不适,若有麻木、烧灼样痛或刺痛则记2分,若有乏力、抽筋或隐痛则记1分,若无则记0分;上述症状出现在“足部”则记2分,“小腿”则记1分,“其它部位”记0分;上述症状只出现在白天记0分,白天及黑夜均出现记1分,夜间症状加剧记2分,若患者曾因疼痛或不适而从睡眠中被惊醒则再加1分;以下方法能否减轻疼痛或不适:“坐位”或“卧位”记0分,“站立位”记1分,“行走”记2分。神经症状评分(neuropathy symptom score,NSS)3~4分为轻度神经病变症状,5~6分为中度神经病变症状,7~9分为重度神经病变症状。
1.5.2 神经体征评分
参照文献[2]评分标准。肢体的触觉、痛觉用10 g尼龙单丝检查:无异常为0分,受损局限在脚趾为1分,脚掌中部以下2分,踝关节以下3分,小腿中部4分,达膝关节5分;膝、跟腱反射:正常为0分,增强1分,消失2分。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麻木、疼痛、肢体异常感觉消失或基本消失,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30%;有效:麻木、疼痛、肢体异常感觉有一定程度好转,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10%~29%;无效:自觉症状、肢体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无明显变化。
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显著性水平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综合疗效
(见表1)表1 2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主观不适。于治疗前后查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异常改变。
3 讨论
DPN属中医学“消渴”、“血痹”、“脉痹”、“不仁”、“麻木”等范畴。《素问·逆调论》指出:“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不用,肉亦故也。”故本病应以调和营卫、通经活络为治则,笔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之。方中桂枝通阳止痛、横行肢节,引诸药抵达肩、臂、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葛根升提阳气、输通经脉;生姜助桂枝散寒邪;大枣、甘草补中益气;桂枝、生姜辛甘合化以助卫气;白芍、大枣酸甘化阴以滋营阴;桂枝、白芍相合一散一敛;生姜、大枣相合共同调和营卫之用;配当归、全蝎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诸药相伍,共奏调和营卫、通经活络之功。
本临床观察表明,在常规治疗DPN基础上应用桂枝加葛根汤,在临床综合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优势(P&<0.05),且能明显降低神经症状及体征积分(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Young MJ, Bouhon AJ, Mac Leod AF, et a1. A multicentre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he United Kingdom hospital clinic population[J]. Diabetologia,1993,36:150-l54.
[2] Dyck PJ. Dete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staying of polyneuropathy assessed in diabetics[J]. Musscle Nerve,1998,11:2132.
[3]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