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雪梅 谢学光 庞贞兰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电针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其治疗方法很多,综合治疗是目前的发展趋势。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结合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疗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诊断及治疗标准委员会骨性关节炎分会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①膝关节疼痛在就诊前1月内≥14 d;②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响声;③X线摄片示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赘形成;④膝关节周围肿胀;⑤膝关节晨僵≤30 min;⑥年龄≥40岁。具备①、③或①、②、④、⑤、⑥项即可诊断。
1.2 排除标准
①年龄40岁以下,80岁以上者;②晚期关节畸形严重,需手术治疗者;③合并心、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④合并其它性质关节炎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不配合治疗者;⑦实热型关节红肿热病者。
1.3 一般资料
共观察96例,均为本院风湿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50~60岁24例,&>60~79岁32例,平均(59.40±6.54)岁;病程1~6个月10例,&>0.5~1年15例,&>1~3年17例,&>3年14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60岁19例,&>60~78岁21例,平均(57.42±7.53)岁;病程1~6个月10例,&>0.5~1年11例,&>1~3年13例,&>3年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进行均衡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辨证分型
①肝肾阳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膝部疼痛或肿胀,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②肝肾阴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膝部疼痛或肿胀,腰腿软,伴麻木、口干少津,舌黯红而干,苔少,脉弦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辨证分型治疗
①肝肾阳虚血瘀型:用补骨Ⅰ方。处方:熟附子、全蝎、当归、土鳖虫各10 g,巴戟天、淫羊藿、杜仲、熟地黄、牛膝各15 g,鸡血藤20 g,蜈蚣2条,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②肝肾阴虚血瘀型:用补骨Ⅱ方:菟丝子、鹿角胶(熔服)、枸杞子、山药、牛膝各15 g,龟甲(先煎)、熟地黄各30 g,山茱萸、全蝎、土鳖虫各10 g,蜈蚣2条,甘草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转贴于2.1.2 西药治疗
根据患者膝关节的疼痛情况,选用尼美舒利分散片(南昌市飞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0020196,每片0.1 g),每日2次,每次1片口服。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2.1.3 电针治疗
①肝肾阳虚血瘀型:以患侧阳经穴为主,取鹤顶、犊鼻、梁丘、阳凌泉,配以足三里、悬钟、申脉及双侧肾俞、膝周阿是穴。②肝肾阴虚血瘀型:以患侧阴经穴为主,取鹤顶、膝眼、血海、阴凌泉,配以委中、三阴交、太溪及双侧肾俞。用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后留针,然后用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G6805型治疗仪,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选用疏密波型,再将电极线铗在以上主穴上(阳经穴应铗在鹤顶、阳凌泉、足三里、悬钟穴上,阴经穴应铗在鹤顶、血海、委中、三阴交穴上),逐一打开强度输出旋钮,使适宜的电流通过针具传导到穴位,致使局部穴位发生有节律性颤动或振动,每次通电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中西药物及服用方法同治疗组。
3 疗效标准
参照《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2]中有关标准。显效:患者疼痛僵硬及肿胀明显减轻,关节活动时摩擦音消灭或偶见,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患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活动磨擦音存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患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无明显变化,活动功能无好转。
4 结果
(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髌骨周围软组织损坏,发生粘连,疤痕挛缩而导致髌骨骨关节面的不吻合,关节软骨受损、破坏。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风、寒、湿、热杂合入侵,致经络气血阻滞,闭阻不通发为“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气血渐亏,骨髓精血化源不足;又肝主筋,肾主骨,膝为宗筋所聚,若肝肾亏虚,气血凝滞,迁延日久,邪实正虚,日益加重而渐形成骨痹证候,故本病属于本虚标实,本痿标痹之证。本病治疗重在培补气血、通经活络、散寒祛湿,临床根据不同证型,分别给予补骨Ⅰ方、补骨Ⅱ方治疗。电针治疗时,根据证型选用阳经穴(肾俞、鹤顶、犊鼻、梁丘、阳凌泉)配足三里、悬钟等诸穴共治,可达到大补阳气、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强筋壮骨之功效,而选用阴经穴(鹤顶、膝眼、肾俞、血海、阴凌泉)配以委中、三阴交、太溪等诸穴共治,又可达到滋阴潜阳、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壮骨养肝之功能。
以上综合治疗,可使膝关节周围经脉通畅,病变关节得以修复,达到恢复膝关节功能的目的。此外,还可减少西药,如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胃肠道损害、出血倾向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曾庆徐,许敬才.骨关节炎的分类诊断和流行病学[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2):108-109.
[2] 徐卫东,关岳嵩,张春才.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