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功能性子宫出血 固本止血方
2000年1月-2007年1月,笔者对来自本院中医妇科门诊中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80例应用固本止血方(自拟)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180例患者中,发病年龄在13~55岁之间,平均34岁。其中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107例,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73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平均1.63年;伴有贫血者97例,其中重度贫血者21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以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为主,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以生育期妇女为多见。
2 诊断标准
参考标准:月经量多,超过本人发病前1倍以上;经期过长,超过10 d以上;周期短,行经间隔不足3周。
18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主要表现:①月经周期、经期紊乱,达到以上标准。出血时多时少,时断时续,或骤然大量出血继以淋漓不断,重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其它症状。②经医学有关检查,排除与出血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和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③诊断性刮宫、激素测定或其它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3 治疗方法
固本止血方药物组成:人参15 g,炙黄芪30 g,白术15 g,木香15 g,升麻10 g,生地黄炭30 g,山茱萸15 g,仙鹤草30 g,地榆炭30 g,生蒲黄15 g,枳壳15 g,三七15 g,珍珠母30 g,黑荆芥穗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6剂。血止或减少后辨证加减继用6剂,并在每次月经来潮后的第6天继服上方6~12剂,连用3个月观察疗效。
辨证加减:阴虚血热者,去炒白术,参芪参半,加女贞子15 g、墨旱莲30 g、黄芩12 g;有肝郁征象者,上方去升麻,参、芪减半,加柴胡15 g、香附15 g;胃呆纳少者,加山楂炭15~30 g;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15 g;湿热下注者,参芪减半,加黄芩15 g、黄柏10 g、车前子10 g。
4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均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为痊愈;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为有效;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其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等无改善者为无效。结果:痊愈157例,占87%;有效16例,占9%;无效7例,占4%;总有效率达96%。
5 典型病例
患者,女,14岁,学生,2003年10月5日来诊。患者自2002年1月月经来潮,经量时多时少,周期不规则,近1年来月经出现淋漓不止,在某医院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以重度贫血Hb 60.0 g/L收住院,进行对症及输血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5 d,无任何诱因的出现阴道出血不止,如此反复发作且治疗无效,随来本院就诊。患者重度贫血貌,面色苍白,身疲乏力,少气懒言。自述出血不停,时多时少,淋漓不断,色淡红,质清稀。伴头晕、心悸、气短、少寐、多梦、乏力、纳少、少腹不疼。脉细弱,舌质淡红,苔薄白。经全身检查排除与出血有关的其它疾病。脉证合参,证系脾肾气虚,冲任不固,故血流不止。治以益气摄血,佐以固涩益肾止血。方用固本止血方加减:人参15 g,炙黄芪30 g,白术15 g,木香15 g,升麻10 g,生地黄炭2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30 g,山茱萸15 g,仙鹤草30 g,地榆炭30 g,生蒲黄15 g,枳壳15 g,三七15 g,珍珠母30 g,黑荆芥穗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6剂。2003年10月10日复诊,自述服用5剂后血止,自觉症状减轻,纳眠仍差,二便可,脉沉,舌质淡红,苔薄白。随用上方辨证加减:人参15 g,炙黄芪30 g,白术15 g,木香15 g,升麻10 g,生地黄炭20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山茱萸15 g,阿胶15 g,枸杞子15 g,白芍15 g,菟丝子15 g,续断15 g,炒酸枣仁30 g,砂仁6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6剂,症状改善。为求巩固疗效,在每次月经来潮的第6天继用上方6~12剂。连用3个月,以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6 体会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常与先天肾中精气不足、血热内扰、气虚摄血无力、瘀血阻滞而新血不能归经等因素密切相关。先天禀赋不足(或早婚多产),精血亏耗,脾气不摄,常为发病之本;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或虚火灼伤脉络,或瘀血内阻,又常为致病之标。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能摄血,气能生血,治血先治气;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生化之源,健脾才能益气,益气才能摄血。故笔者认为,应以益气摄血、固涩、化瘀止血为治疗大法,自拟固本止血方治疗,临床收到较为理想的疗效。另外,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时,“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不能截然分开,在临床上考虑以何者为主,并要灵活应用。并根据治本根于肾,胞脉系于子肾的道理,本病的根本病因病机是肾虚,故血止且贫血纠正后,还从补肾为本,肾气盛则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按期而潮以达到治病求本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