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097 日期:2025-08-1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补肾活血化痰法

  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或控制本病病程进展的方法和药物。自2004年2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VD患者6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l.l 一般资料

  60例病例来源于北京市延庆县中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9l±7.83)岁;平均病程(12.52±9.33)月;合并高脂血症2l例,高血压25例,高血糖ll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54±8.14)岁;平均病程(13.28±9.70)月;合并高脂血症20例,高血压23例,高血糖9例。2组患者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和中学以上病例分别为治疗组5、1l、9、5例,对照组为6、10、8、6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参照1990年5月全国老年呆病专题会议制定的《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西医诊断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诊断标准和统计手册(DSM-IV-R)及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参照ICD-10、修改后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修订的folstein智力量表(MMSE)作出痴呆严重程度的诊断。有脑血管病的证据,确切的中风病史及多次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CT或MRI证实有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资料。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45岁以下或80岁以上;②经DSM-IV-R标准诊断为其它原因的痴呆,如老年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及其它神经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③抑郁量表评分&>8分或患有其它精神病或精神障碍的患者;④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其它脏器功能不全;⑤因头部损伤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⑥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如失语、失认,优势半球损害导致的严重偏瘫。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补肾活血化痰法组方治疗。药物组成:何首乌15 g,黄精15 g,菟丝子2 g,巴戟天10 g,生黄芪20 g,丹参20 g,郁金10 g,水蛭4 g,地龙10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胆南星10 g,法半夏10 g,白芷10 g。水煎服,日1剂,30 d为l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尼麦角林胶囊30 mg,每日1次,口服,30 d为l个疗程。满1个疗程后休息2 d,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共观察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一切其它促智药物。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忌烟酒及不良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周围事物,增强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家庭社会环境应予以支持。

转贴于

  3 疗效标准

  参照1990年5月全国老年呆病专题会议制定的《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进行。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神志清醒,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反应灵敏,生活自理,能进行一般社会活动;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迟钝,智力与人格仍有部分障碍;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发展,生活不能自理,回答问题不准确,神志痴呆。

   认知功能评定按HDS积分和MMSE积分评定,评分提高10分以上为显效,提高5~10分为有效,评分未增加为无效。
  
  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用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博动指数,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各1次。

  4 结果

  (见表1~表3)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HDS、MMSE积分比较(略)注:治疗组自身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比较(略)注:组间比较,平均血流速度P&<0.05;搏动指数皆无明显变化

  5 讨论
  
  VD属中医“痴呆”、“健忘”、“癫狂”范畴。王氏等[1]提出VD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者不外髓海不足、肝肾阴虚和脾肾不足;实者不外痰浊阻窍,终致脑络瘀塞,髓海失养,灵机失用。病理机制是人至老年,髓海空虚,神明无主;或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神明不敛;或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气血,反生痰浊,蒙蔽清窍,变生痴呆。故肾虚髓空、痰浊瘀血是VD发病的基本病机,肾虚是VD发病的病理基础,而血瘀、痰阻是VD发生发展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正如朱丹溪所言“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引起清气不入,痰瘀不出,脑髓失养,神机失主,窍络不利而发痴呆。治疗以何首乌、黄精、菟丝子、巴戟天气浓味厚之品温形气之不足,补味之缺乏,滋肾生精,益髓健脑。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何首乌、巴戟天具有抗衰老、抗缺氧作用,生黄芪、丹参、郁金可补气活血祛痰;生黄芪具有扩张血管、抗血栓、抗自由基、调节免疫等作用,近来研究还发现黄芪具有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2],显著促进骨髓血细胞的DNA分成,促进脑蛋白更新[3]。水蛭、地龙善入络搜剔,涤痰逐瘀力专。石菖蒲、运志、胆南星、法半夏、白芷化痰开窍安神,石菖蒲、白芷均为芳香之品,笔者体会临证中常取一二味香窜之品,一则直达巅顶,使清阳之气贯注于脑,以壮髓海;二则醒脾助肾,以促化源;三则阳升气旺,可化痰瘀。诸药配合,肾虚得补,痰瘀得消,则脑髓得充,神智得复。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刘金民.中风病智能障碍的中医康复[A].北京中医药大学40周年校庆论文集[C].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561-566.

  [2] 黄飞华,夏 翔,柳玉瑾,等.复方黄芪饮治疗老年期痴呆6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9):51.

  [3] 龙期富,吴 学.黄芪对脑血管痴呆影响的实验研究[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25: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