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 肾衰泄浊方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宿,肾实质性损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最终可" />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093 日期:2025-08-1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肾衰泄浊方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宿,肾实质性损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最终可导致CRF进行性或不可逆的结果,所以对轻、中度CRF应积极进行干预,延缓进入尿毒症期。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RF,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①诊断以《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诊断及治疗标准专题座谈会”修订的慢性肾衰竭诊断及分期为依据[1],但肾功能损害在2期以上(SCr&>177 μmol/L);②排除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CRF以及透析治疗的患者;③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急性可逆因素(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高血压,心衰等),先祛除后再将其纳入观察对象。

  1.2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经本院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9~72岁,平均(38.5±12.7)岁;原发病:慢性肾炎16例,高血压肾损害7例,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包括马兜铃酸肾病)6例,其它3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75岁,平均(39.2±11.5)岁;原发病:慢性肾炎13例,高血压肾损害8例,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包括马兜铃酸肾病)7例,其它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西药基础治疗:2组均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及一般对症治疗,降压药选硝苯地平或/和倍他乐克或/和利尿剂,纠正贫血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
  
  治疗组: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应用肾衰泄浊方(自拟方),并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进行加味。肾衰泄浊方组成:大黄8~15 g,土茯苓30 g,川芎10 g,赤芍10 g,泽兰10 g,车前子15 g,砂仁6 g。辨证加减:①脾肾气虚型加党参10 g、茯苓12 g、薏苡仁15 g、山药10 g、山茱萸10 g、淫羊藿10 g等;②脾肾阳虚型加茯苓12 g、炮姜10 g、淫羊藿10 g、制附片6 g、大腹皮15 g、菟丝子15 g等;③肝肾阴虚型加熟地黄12 g、山药10 g、山茱萸10 g、知母6 g、黄柏6 g、女贞子10 g、墨旱莲15 g、枸杞子10 g等;④阴阳两虚型加熟地黄12 g、山茱萸10 g、巴戟天10 g、人参10 g、制附片8 g、肉桂6 g、麦冬10 g、五味子8 g等。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对照组:在西药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包醛氧淀粉5 g,每日3次口服。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2周查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1次;其它需观察的指标随时监测。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有关标准制定。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UN和SCr下降&>30%;有效:临床症状改善,BUN和SCr有所下降;无效;临床症状及BUN、SCr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 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CRF的基本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病机演变过程多为因虚生实,再由实致虚。虚乃心、肝、脾、肾气血阴阳之亏损,由于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及机体阴阳偏盛偏衰之不同,气血、阴阳虚损所累及的脏腑及程度也有所不同。水毒、湿热、瘀血等实邪既是正气虚弱的病理产物,又是进一步损伤正气、加重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肾功能损害早期以正虚为主,正气虚损到一定程度,水毒、湿热、瘀血互相搏结,泛为浊毒,此时以标实为著,治疗当急则治其标。笔者应用肾衰泄浊方以祛邪为先,只有打破湿、瘀、热、毒互结与正虚之间的恶性循环,才能减轻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的病理因素。肾衰泄浊方中大黄通腑降浊、泄热解毒;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车前子清利湿热、利尿消肿;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活血散瘀;泽兰活血行瘀、利水行湿,尤适于水瘀互结之证;砂仁芳香化浊、温脾和中。诸药合用,共奏利湿清热、化瘀泄浊之功。在应用本方的同时,根据病变所累及的脏腑及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程度进行辨证分型加味,达到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CRF病位在脾、肾,涉及心、肝,后期五脏俱损,而心阳虚脱则是其主要死因之一。故当CRF出现阴阳俱虚证候时,要注意固护心阳,则有利于改善预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改善CRF患者的氮质代谢、保护残存肾功能、缓解肾组织的高代谢状态、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值、抑制成纤维细胞增值和促进细胞凋亡、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减少尿蛋白、降低血粘稠度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从而可延缓肾衰竭的进展[3]。川芎、赤芍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患者血液粘滞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减轻肾小球内高压,故能延缓肾衰竭的进展。车前子、土茯苓具有较好的利尿消肿作用,同时土茯苓具有减轻尿蛋白作用,从而可减轻肾小球内高滤过,起到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作用。
  
  本组资料表明,肾衰泄浊方辨证加味配合西药综合治疗CRF,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诊断及治疗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68.
  
  [3] 叶任高,阳 晓.论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机制和对策[J].中国医刊,2001, 36(3):2-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