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尤以泪腺、唾液腺为主,出现口干、眼干等症状。一般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的过度应答反应,造成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侵润,使腺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并逐渐累及内脏、肌肉、关节等器官组织的自身免疫病。西医治疗通常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多且疗效欠佳。本病属中医“内燥”、“燥痹”范畴。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药配合针灸辨证治疗此病,初步归纳出4种相应治法,现介绍如下。
1 阴虚津亏型
证见口咽干燥,鼻干少涕,声哑,齿松碎落,两目干涩,肌肤枯涩,便秘,舌干少苔少津,脉细等。其病因病机是素体精血亏虚,或发汗太过,或久病导致津液不足,致使五脏失于濡养,其病变常累及肺、脾、肝、肾。“口为脾窍”,胃阴受损则口干;“目为肝窍”,肝肾阴虚则两目干涩;肺阴亏耗则声哑、肌肤枯涩。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阴虚为多见。缘“肾为先天之本”,补阴必补肾阴。方用增液汤加减。处方:生地黄、玄参、川芎、石斛、白芍、麦冬、当归、山药、枸杞子各20 g,丹参、黄精各30 g,甘草10 g。如偏于肺胃津伤者,可加百合、贝母、葛根、阿胶、桔梗;如偏于肝肾阴虚者,可加知母、续断、山茱萸、何首乌。针刺可选用太溪、阴陵泉、三阴交、脾俞、肾俞、廉泉等穴滋补肝肾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采用补法,10次为1个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
案例1:患者,女,56岁,2006年5月来诊。口眼干燥1年,声哑,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化验:抗SSA(+),抗SSB(+),血糖正常。唾液腺ECT示:腮腺及颌下腺分泌摄取功能严重降低,类风湿因子(-)。用上述方法,并服帕夫林(白芍总苷)。1个月后复诊,口眼干燥明显好转,语音如常,嘱继续服药治疗2个月,口干、眼干基本消失,舌润生苔。
2 瘀血内阻型
证见口咽干燥,面色晦黯,四肢关节疼痛或畸形,两腮肿大,皮肤干燥或有瘀斑,肢端青紫(雷诺氏征),舌质黯红或绛紫,少苔少津,脉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SS有血液粘度增加及存在微循环障碍的特点,活血化瘀药有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等作用。叶天士认为,燥证“延绵日久,病必入血分”。《血证论》也说:“瘀血在里则口渴”,“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此为瘀血致燥。方用增液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赤芍、桃仁、红花、生地黄、玄参、麦冬、牛膝、柴胡各20 g,丹参、鸡血藤各30 g,川芎、当归各15 g,甘草10 g。针刺可选用膈俞、肝俞、肾俞、血海、气海、太冲等穴以行气活血润燥。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采用平补平泻法,10次为1个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
案例2:患者,女,52岁,2006年12月来诊。口眼干燥3年余,伴四肢关节疼痛,双手指关节梭形变,左腮腺肿大,舌质黯红,无苔。化验抗SSB(+),免疫球蛋白IgG、IgM增高,类风湿因子(-)。用上述方药及针灸疗法,同服帕夫林。1个月后复诊,舌润生苔,四肢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左腮腺肿基本消失,续服原药2个月,随访半年未复发。SS缠绵难愈,病久多瘀,故在治疗此病时,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适用于各型燥证。
3 气阴两虚型
证见口咽干燥,全身乏力,气短心悸,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纳差乏味,舌淡,少苔,脉细弱。燥甚者阴伤,阴液亏虚,气无所附,必致气虚;又“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气虚又使津液化源不足,敷布缺乏动力,更加重阴津亏虚,如此恶性循环而导致气阴两虚。治疗上可于润燥中加入益气之品,气能生津,寓生津于补气之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补气生津之药可调节机体免疫。方用八珍汤和生脉散加减。处方:麦冬、生地黄、玄参、赤芍、五味子、党参、白术各20 g,丹参、黄精、黄芪各30 g,甘草10 g。针刺可选用气海、太溪、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采用补法,10次为1个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
案例3:患者,女,49岁,2006年3月来诊。口干渴2年余,伴全身乏力,汗出,胸闷气短,四肢关节疼痛,舌淡少苔,脉细。化验: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甲状腺功能及血糖正常,经唾液腺ECT检查确诊为SS。采用上述方药及针灸疗法,1个月后复诊,口眼干燥明显好转,全身乏力及气短、心悸基本消失,续服原药巩固。
4 湿热内阻型
证见口咽干燥,口干不欲饮,眼痒、灼热少泪,倦怠乏力,胃中灼热,干呕,四肢关节疼痛,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脉滑数。本证多因外感燥邪,或五志化火;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则运化无权,而致水湿内停,湿郁化热,湿热内阻,津失敷布,津液失去濡润功能而发为燥证。治疗上应清热祛湿与育阴润燥并行。处方:黄柏、苍术、薏苡仁、白豆蔻、杏仁、厚朴各20 g,丹参30 g,麦冬、生地黄、川芎、当归各15 g,甘草10 g。针刺可选用脾俞、丰隆、内庭、阴陵泉、曲池、足三里、大椎,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采用平补平泻法,10次为1个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
案例4:患者,女,29岁,2006年10月来诊。患SS已有3年余,口干咽痛,发热,四肢关节疼痛,尿频,尿急,尿痛。予四妙散加丹参、白豆蔻、连翘、麦冬、生地黄、厚朴、车前草,配合针灸。10剂后,咽痛、发热及尿路刺激症状基本消失,1个月后,口干及四肢关节疼痛已明显好转。
5 结语
SS属中医“内燥”范畴,阴虚致燥为其根本。故治疗首先滋阴救液以治其本,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再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参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和胃之法。需要注意的是,滋阴之品不可多用久用,以防滋腻碍脾;活血化瘀之品不可用破血破气药,如三棱、莪术、枳实等;温热之川芎、当归、红花用量宜小,以免耗血伤津;清热利湿忌用大苦大寒之剂,以免损伤脾阳。
笔者把SS分为4型论述,在运用中药的基础上,配合针灸辨证取穴治疗此病获得较满意疗效。针灸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无任何不良反应。另外,帕夫林为抗炎免疫调节药,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配合运用于辨证方药中可提高疗效。临床观察表明,通过上述方法治疗SS,近期疗效明显,缓解期长。远期效果尚待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