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925 日期:2025-08-12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益气温阳利水法;心力衰竭;黄芪真武汤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高。1999年6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黄芪真武汤治疗CHF患者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来源于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确诊为CHF。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60~85岁,平均(68.35±12.26)岁;心衰病史1~10年,平均(5.76±2.12)年。原发病:冠心病28例,高血压心脏病36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肺源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心功能分级:Ⅱ级45例,Ⅲ级39例,Ⅳ级6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年龄、性别、病史、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1]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心功能分级标准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 1994年第九次修订的心脏心功能分级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符合CHF的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肺源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及肝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心力衰竭。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利尿剂、强心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真武汤。药用黄芪120 g,茯苓9 g,芍药9 g,白术9 g,生姜9 g,制附子9 g。肿甚者加葶苈子、猪苓;便秘者加制大黄;纳差者加六曲、谷麦芽;胸闷者加薤白、瓜蒌皮;血瘀者加丹参、红花,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疗程为2个月。

  2.2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测量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3]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E波与A波峰值流速比值(E/A)和计算心脏指数(CI)。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者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者为无效。6 min步行试验分为4级:Ⅰ级步行距离&<300 m;Ⅱ级步行距离≥300 m,&<375 m;Ⅲ级步行距离在≥375 m,&<450 m;Ⅳ级步行距离≥450 m。治疗后步行距离升高2级为显效,升高1级为有效,余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3.2 结果

  (见表1~表3)表1 2组CHF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表2 2组CHF患者6 min步行距离疗效比较[例(%)]表3 2组CHF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心衰乃本虚标实之证,心气心阳亏虚为其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为其中病理环节,痰浊、水饮、瘀血乃标实之候,属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等范畴。心主血脉,血脉运行全赖心中阳气推动。正如《医学入门》指出:“血行气行,气行则行,气止则止,气温则滑,气寒则凝。”因此,心中阳气亏虚是心衰的内因;阳气亏虚可导致血瘀,也可导致水饮停积;反之,血瘀水饮可导致阳气亏虚进一步加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不断恶化。因本病病机以心阳气虚为本,血瘀、水饮为标,治疗时,必须权衡标本轻重程度而有所侧重,阳虚补阳为主,适当兼顾其它相关脏腑。血瘀、痰浊、水湿不可不除,但攻邪不能过急。故临床上强调扶正固本、益气养血、提高正气。
  
  笔者以《伤寒论》少阴篇中真武汤为基础方,加黄芪等治疗CHF。研究表明,少阴病与CHF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而CHF严重时常有阳虚水肿证出现。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作用[5-6],可降低血液粘滞性,减低血流阻力,减轻心脏负担,增加肾血流量,使尿量增加,起到消肿化瘀目的[7]。益气温阳治其本,方中重用黄芪补益心气,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制附子温心阳,生姜、茯苓利水。全方共奏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之功。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本方法配合西药治疗CHF能明显提高临床综合疗效,明显改善心功能,减少洋地黄、利尿剂、ACEI的不良反应,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单用西药治疗好。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6-125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8-9.

  [3] 周永昌.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32.

  [4] 熊曼琪,龙新生.少阴病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性探讨[J].新中医, 1997,29(4):2-3.

  [5] 尚炽昌,冀春茹.仲景方药研究应用精鉴[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156-158.

  [6] 李珊珊,高炽昌.真武汤温阳利水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3(12):24-25.

  [7] 陈绍英,崔淑荣,庄 生,等.应用组成分析评价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化瘀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8):457-458.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