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异位妊娠;盆腔包块;中医药疗法;综述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危及育龄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国内外发病率呈急剧增长趋势。其中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7%[1],陈旧性包块型异位妊娠(陈旧性异位妊娠)的发病率约占异位妊娠的60%[2]。包块型异位妊娠一般指输卵管妊娠流产后,胚胎死亡,内出血停止,但长期反复的内出血所形成的盆腔血肿可机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包块[3]。现代医学的发展及诊断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最佳时机,对育龄妇女的生命威胁有所缓解。但陈旧性包块的存在对患者今后的生育功能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继发不孕率为20%~31%,盆腔炎和再次异位妊娠率明显增加。
目前,中医治疗是我国治疗陈旧性异位妊娠的方法之一。大多学者采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理疗、外敷等方法,对促进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盆腔包块的吸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检索了1984-2007年中医治疗包块型异位妊娠临床研究的相关报道,现综述如下。
1 陈旧性异位妊娠的期待治疗
异位妊娠胚胎杀死之后,患处不可能随即恢复正常,必有所滞留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包块。目前现代医学对一般情况稳定,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持续下降或降为正常,异位妊娠形成包块者,国内外均选择一部分患者进行期待治疗。国外文献报道,期待疗法的治疗率为 46.7%~73.1%[4]。国内谢氏等[5]采用期待治疗共观察14例,11例单纯期待治疗成功,占78.6%,观察期待疗法异位妊娠包块完全吸收的时间为(2.5±1.7)月。
2 中医临床研究及治疗
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虽然方法各异,但均采用西药杀胚后,再配合具有杀胚、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中药治疗,对促进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盆腔包块的吸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多学者采用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及理疗、中药外敷等综合疗法。
2.1 中药口服
陈旧性异位妊娠属中医少腹血瘀证。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散结消癥为主。从各家报道来看,对保守治疗成功,但包块仍无明显缩小者,临床一般采用口服中药继续治疗,促进输卵管、卵巢功能恢复,直至包块吸收。张氏等[6]采用中药口服,基本方药:天花粉30 g,蜈蚣 3 条,桃仁12 g,红花12 g,三棱10 g,莪术10 g,陈皮10 g,皂角刺10 g,赤芍15 g,夏枯草15 g, 野菊花15 g,蒲公英15 g,路路通6 g。方中天花粉、蜈蚣、皂角刺清热杀胚;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破血行气、祛瘀止痛;夏枯草、路路通清肝解郁通络;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血凝块的分解和吸收有一定作用;还可以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既可以阻止血肿包块的形成,又可促进已形成的包块吸收消散。清热解毒药物可以抗炎抑菌,对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组胺等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另一方面,清热解毒药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与活血化瘀药一同作用可以预防感染,减少粘连,尽快恢复输卵管功能。吕氏[7]采用西药氨甲喋呤杀胚,再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提高杀胚散结能力,促进包块的吸收及输卵管功能的恢复。潘氏等[8]治疗包块型异位妊娠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或采用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益母草,水煎服。临床治疗91例,疗程9~90 d,治愈率84.5%,无效15.5%。赛氏等[9]在包块形成期采用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牛膝、海藻、皂角刺、穿山甲、王不留行、陈皮,水煎服,治疗3个月左右,全部治愈。郭氏等[10]应用加减生化汤加三棱、莪术等软坚破血之品治疗。周氏[11]、贾氏[12]用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周氏治疗53例,治愈45例,贾氏治疗21例,全部治愈。农氏[13] 等采用中药口服,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腹膜通透性和血液纤溶性而促进血肿与妊娠产物的吸收及输卵管再通。杨氏等[14]应用郁结消散饮加味治疗陈旧性异位妊娠,便秘者加大黄、肉苁蓉,腰痛者加枸杞子,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汗多脉沉伏者加红参、山茱萸、龙骨、牡蛎,疗程10~15 d,8例全部治愈。
2.2 中药保留灌肠
陈旧性异位妊娠病位在盆腔下部,采用直肠给药,较口服吸收快,同时可避免对胃的不良刺激,药物直达病所,使包块消散吸收,患处恢复正常,有利于再次正常妊娠。黄氏等[15]自拟莪棱紫蚣汤保留灌肠治疗40例,临床疗效较好。药物组成:莪术9 g,三棱9 g,蜈蚣3条,紫草30 g,天花粉30 g,何首乌30 g,皂角刺、荔枝核、蒲公英、败酱草、红藤各15 g。每日1剂,水煎3次混匀浓缩至120~150 mL,睡前低位保留灌肠。王氏等[16]采用中药灌肠,药物组成:三棱9 g,莪术9 g,紫草30 g,花粉30 g,水蛭12 g,皂角刺15 g,桔核15 g,夏枯草15 g,荔枝核15 g,夜交藤30 g,蒲公英30 g,败酱草30 g。曲氏等[17]采用泽泻汤灌肠40例,促进保守治疗后包块吸收。泽泻汤组成:当归、泽兰、赤芍、鸡内金各12 g,丹参、延胡索、金银花、败酱草、鸡血藤、蒲公英、牡丹皮、莪术、三棱各15 g。治疗2个月后,32例包块消失,6例明显缩小。对有生育要求的28例患者3个月后行输卵管碘油造影,其中26例显示通畅。泽泻汤灌肠有活血散瘀、扶正祛邪、通络止痛功效,保留灌肠通过温热刺激和局部渗透作用,使盆腔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及包块的消散和吸收。
2.3 综合疗法
诸多文献报道显示,综合疗法治疗本病,不良反应小,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采用口服药及理疗法取得较好效果,是一种效高价低、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王氏[18]采用中药口服,以丹参、赤芍、三棱、莪术、桃仁、皂角刺、夏枯草为基本方, 共收治53例,血HCG恢复正常后,41例继续服用中药,其中配合中药离子透入20例。包块消失时间在3个月以内者19例,3~6个月者16例,大于6个月者6例。何氏等[19]采用毫米波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陈旧性异位妊娠,共观察108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福建产毫米波治疗仪,频率35 GHz,输出功率≥70 mW,功率密度&<10 mW/cm2,辐射面积10~14 cm2,治疗时,毫米波辐射头对准下腹部,每日1次,30 min,10~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14 d,同时口服中药治疗。方剂:丹参、赤芍各15 g,没药12 g,桃仁、乳香、三棱、莪术各10 g,每日1剂,10~12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以上中药治疗。观察组治愈率79%,总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率50%,总有效率7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毫米波主要是利用非热剂量的低功率毫米波辐射,激发人体组织细胞的谐振,产生能量转换,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从而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泄。因此,毫米波与中药口服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李氏[20]采用六联法治疗异位妊娠,即西药(氨甲喋呤、抗生素)配合中药(内服、离子导入、保留灌肠)及针灸治疗。
3 结语
根据中医学八纲辨证理论,异位妊娠属于瘀阻少腹,属不通则痛的实证,故中医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为治则,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与妊娠产物的吸收及输卵管再通。中医疗法不仅能消除盆腔包块,还能有效防止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全患者的生育机能,是一种经济实惠、易于推广、易为广大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良好的研究前景。但中医治疗体系相对滞后,正确规范的治疗方案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实验研究,从而更深入地揭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本质,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罗丽兰.不孕与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0-349.
[2] 《现代诊断治疗学》翻译组译.现代诊断治疗学[M].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1977.331.
[3] 乐 杰.妇产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6.
[4] Pekka Y,Brund C,Jaris,et al. Expectant manage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J].Obstetries and Gynecology,1992,80(3):345.
[5] 谢康云,张惜阴.输卵管妊娠的期待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3):176.
[6] 张 莹,何军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32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2):74-75.
[7] 吕晓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6,6:3.
[8] 潘曰岭.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91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0,9(4):31-32.
[9] 赛 梅.腹腔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5(4):211-213.
[10] 郭文燕.加减生化汤治疗宫外孕21例初步观察[J].新中医,1984, 16(11):33-35.
[11] 周嘉媛.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宫外孕妇149例临床观察[J].江苏医杂志,1985,6(9):24-25.
[12] 贾 英.活血化瘀法治疗陈旧性宫外孕21例[J].江苏中医杂志,1993, 14(9):15-16.
[13] 农媛生,李 珍,黎秀琼,等.异位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7):429.
[14] 杨家麟.郁结消散饮加味治疗宫外孕[J].辽宁中医杂志,1991,18(2):25
[15] 黄晓君,刘婉书,李桂仙.自拟莪棱紫蚣汤灌肠治疗异位妊娠40例[J].广西中医药,2004,27(5):258.
[16] 王 琪,黄晓君,赵 芳.中药灌肠治疗异位妊娠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3(4):32.
[17] 曲延波,曲涛玺,刘志红.泽泻汤灌肠促进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盆腔包块吸收[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5):30-31.
[18] 王莉莉.活血化瘀治疗宫外孕53例及HCG变化分析[J].中医杂志, 1994,35(6):353-354.
[19] 何美玉,陈细金,李鲁宏.毫米波配合中药治疗陈旧性异位妊娠临床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2000,23(4):225-226.
[20] 李世玲.六联法治疗异位妊娠30例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3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