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蚂蚁蠲痹汤
2001年5月-2006年5月,笔者应用自拟蚂蚁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108例,并与布洛芬作对照,收到良好效果,兹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208例,随机分为2组。蚂蚁蠲痹汤组(治疗组)108例,男45例,女63例;年龄19~62岁,平均40.1岁;病程1年以内者54例,&>1~4年者34例,4年以上者20例。布洛芬组(对照组)10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18~61岁,平均37.8岁;病程1年以内者56例,&>1~4年者28例,4年以上者16例。2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1]:①晨僵每天持续1 h,病程≥6周;②关节痛数≥3个;③对称性肿胀≥6周;④类风湿性因子(RF)阳性(滴数&>1∶20),血沉(ESR)≥30 mm/h;⑤有类风湿性皮下结节;⑥受累关节X线摄片呈RA改变(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的狭窄),并在停用改善病情的药物1周以上。凡符合以上5条者即可纳入观察。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蚂蚁蠲痹汤治疗。药物组成:蚂蚁30 g,鸡血藤15 g,丹参15 g,黄芪15 g,淫羊藿10 g,巴戟天10 g,薏苡仁10 g,威灵仙10 g,制川乌10 g,川牛膝10 g,蜈蚣1条,松节15 g,青风藤10 g,乌梢蛇10 g,甘草3 g。每日1剂,头煎加水500 mL,取液150 mL,次煎加水400 mL,取液150 mL,两煎药液混合,分早晚温服。
对照组:布洛芬片,每次300 mg,每日3次,餐后服。
2组疗程均为5周,治疗期间不再用其它药物。
3 观察指标
观察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按重、中、轻、无以3、2、1、0分记分,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检测晨僵时间、双手握力、ESR、RF及双手足正位X线摄片对照。
4 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2]。近期治愈:晨僵&<15 min,关节疼痛和肿胀消失,活动障碍和双手握力恢复至基本正常,ESR正常,RF阴性;显效:晨僵&<30 min,受累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总记分下降&>80%;有效:患者自我评价有改善,受累关节总记分&>40%;无效:受累关节总记分下降&<40%,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转贴于4.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4.3 2组受累关节治疗前后记分比较
(见表2)表2 2组受累关节治疗前后记分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5 讨论
RA属中医“痹证”、“历节病”、“顽痹”范畴。多因患者体质亏虚,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袭,邪气痹阻经络。气血不通则痛;痰湿瘀滞;聚而为肿,痰瘀久积不化,深入骨骱致关节畸形。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痰瘀为标。故治疗上宜针对病因予以祛风散寒除湿、化痰祛瘀、补益脾肾气血、通络行痹止痛。蚂蚁蠲痹汤中,蚂蚁抗风湿、镇痛、壮阳、滋阴、解毒;鸡血藤、丹参活血舒筋、通络止痛;淫羊霍、巴戟天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制川乌、威灵仙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松节、蜈蚣、青风藤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薏苡仁利水消肿、清热除痹;黄芪健脾补中,补后天,益先天;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这些中药含有生物碱、氨基酸、皂苷及微量元素等成分,配伍使用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抑制体液免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具有抗菌、消炎、抗组织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消肿镇痛等协同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蚂蚁蠲痹汤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同时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1] Arneltt FC, Edworthy SM, Bloch DA, et al.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88,31:3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 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