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红刚,朴炳奎,花宝金,侯炜,熊露,周雍明
【关键词】 肺瘤平膏;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
朴炳奎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肿瘤虚证与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失衡的分子机制研究,逐步探索出以益气养阴、解毒抗癌、活血化瘀相结合的基本治疗大法,并结合现代医学药物筛选结果研制出“肺瘤平膏”。本研究通过观察其对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生存质量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有明确病理诊断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基本正常;③年龄18~75岁;④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⑤Karnofsky评分≥60分;⑥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朴炳奎制定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1],属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咳嗽咯痰,汗出气短,口干咽燥,潮热,纳呆,胸胁胀满,便干,舌红胖嫩,苔薄,脉细数。1.2 排除标准 ①无明确病理诊断者;②预期生存期&<6个月者;③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④儿童、孕妇和精神病患者。1.3 一般资料 按照上述条件共纳入80例患者,均为本院肿瘤科2005年8月-2007年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其中2名患者因为无法坚持化疗而剔除。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岁者18例,≥65岁20例;腺癌20例,磷癌18例;临床分期:Ⅲ期12例,Ⅳ期26例;卡氏评分:60~80分28例,&>80分10例。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5岁者18例,≥65岁22例;腺癌24例,磷癌16例;临床分期:Ⅲ期10例,Ⅳ期30例;卡氏评分:60~80分29例,&>80分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化疗方案:①NVB+PDD:NVB 25 mg/m2,Ⅳ(10 min),第1,8 d;PDD 80 mg/m2,ivgtt(配合水化、止吐药和利尿),第1~3天;21 d/周期。②VP-16+CBP:CBP 300 mg/m2,IV,第1天;VP-16 100 mg,ivgtt,第1~5天;21 d/周期,计6周期。以上2种方案,各选其一使用。如果采用上述方案治疗期间病情进展,二线方案为TAXOL+PDD:TAXOL 135~175 mg/m2,ivgtt(3 h左右,并预处理及观察),第1天;PDD 60 mg/m2,ivgtt(配合水化、止吐药和利尿),第1天;21 d/周期。上述3种方案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给药,连用3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肺瘤平膏,每次20 g, 3次/d,口服。该中药复方制剂由广安门医院制剂中心统一提供,批准文号:(98)京卫药研字[058]DF-1657号。主要药物包括:黄芪、西洋参、白花蛇舌草、草河车、败酱草、贝母、桔梗、三七、桃仁等。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①观察患者瘤体、卡氏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②免疫功能的检测:测定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自然杀伤(NK)细胞检测试剂盒均购自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ckson公司生产);③生存质量。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有关内容拟定。
1.6.1 瘤体客观评定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化疗疗效评定标准”,将患者入院治疗前后X线、CT或MRI的瘤体大小进行对照。以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好转或微效(MR)进行疗效评价。
1.6.2 中医证候疗效
临床证候积分值下降&>2/3为显著改善,积分下降&>1/3为部分改善,积分下降&<1/3为无改善。
1.6.3 免疫功能
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统一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临床应用,其疗效评定以治疗后较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提高或降低10%为提高或降低,提高或降低不足10%为稳定。
1.6.4 生存质量
治疗前患者生存质量按体能状态分级(Karnofsky)进行评定,凡治疗前后评分提高或降低大于10分者为提高或降低,提高或降低未超过10分者为稳定。xx
【关键词】 肺瘤平膏;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
朴炳奎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肿瘤虚证与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失衡的分子机制研究,逐步探索出以益气养阴、解毒抗癌、活血化瘀相结合的基本治疗大法,并结合现代医学药物筛选结果研制出“肺瘤平膏”。本研究通过观察其对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生存质量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有明确病理诊断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基本正常;③年龄18~75岁;④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⑤Karnofsky评分≥60分;⑥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朴炳奎制定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1],属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咳嗽咯痰,汗出气短,口干咽燥,潮热,纳呆,胸胁胀满,便干,舌红胖嫩,苔薄,脉细数。1.2 排除标准 ①无明确病理诊断者;②预期生存期&<6个月者;③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④儿童、孕妇和精神病患者。1.3 一般资料 按照上述条件共纳入80例患者,均为本院肿瘤科2005年8月-2007年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其中2名患者因为无法坚持化疗而剔除。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岁者18例,≥65岁20例;腺癌20例,磷癌18例;临床分期:Ⅲ期12例,Ⅳ期26例;卡氏评分:60~80分28例,&>80分10例。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5岁者18例,≥65岁22例;腺癌24例,磷癌16例;临床分期:Ⅲ期10例,Ⅳ期30例;卡氏评分:60~80分29例,&>80分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化疗方案:①NVB+PDD:NVB 25 mg/m2,Ⅳ(10 min),第1,8 d;PDD 80 mg/m2,ivgtt(配合水化、止吐药和利尿),第1~3天;21 d/周期。②VP-16+CBP:CBP 300 mg/m2,IV,第1天;VP-16 100 mg,ivgtt,第1~5天;21 d/周期,计6周期。以上2种方案,各选其一使用。如果采用上述方案治疗期间病情进展,二线方案为TAXOL+PDD:TAXOL 135~175 mg/m2,ivgtt(3 h左右,并预处理及观察),第1天;PDD 60 mg/m2,ivgtt(配合水化、止吐药和利尿),第1天;21 d/周期。上述3种方案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给药,连用3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肺瘤平膏,每次20 g, 3次/d,口服。该中药复方制剂由广安门医院制剂中心统一提供,批准文号:(98)京卫药研字[058]DF-1657号。主要药物包括:黄芪、西洋参、白花蛇舌草、草河车、败酱草、贝母、桔梗、三七、桃仁等。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①观察患者瘤体、卡氏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②免疫功能的检测:测定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自然杀伤(NK)细胞检测试剂盒均购自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ckson公司生产);③生存质量。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有关内容拟定。
1.6.1 瘤体客观评定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化疗疗效评定标准”,将患者入院治疗前后X线、CT或MRI的瘤体大小进行对照。以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好转或微效(MR)进行疗效评价。
1.6.2 中医证候疗效
临床证候积分值下降&>2/3为显著改善,积分下降&>1/3为部分改善,积分下降&<1/3为无改善。
1.6.3 免疫功能
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统一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临床应用,其疗效评定以治疗后较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提高或降低10%为提高或降低,提高或降低不足10%为稳定。
1.6.4 生存质量
治疗前患者生存质量按体能状态分级(Karnofsky)进行评定,凡治疗前后评分提高或降低大于10分者为提高或降低,提高或降低未超过10分者为稳定。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两样本均数差别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瘤体变化
(见表1)表1 治疗后2组患者瘤体变化(略)
2.2 瘤体稳定时间
治疗组38例平均瘤体稳定时间为(7.05±2.50)月,治疗组中40例其平均瘤体稳定时间为(3.79+1.51)月,2组比较, P&<0.05,有显著性差异。
2.3 中医证候疗效
(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变化(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及NK细胞含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评价生存质量的KPS分值2组患者也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变化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多以化疗为主,但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中医药在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优势在于提高和保护自身的抗癌能力,增加化疗的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防止复发转移。化疗后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学特征调查研究表明,常见证型依次为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虚及阳虚;脏腑辨证以肺、脾两脏损伤为主,故治疗应扶正祛邪合用,标本兼顾,即益气养阴兼以解毒化痰、活血化瘀。
肺瘤平膏由益气养阴的黄芪、西洋参、沙参、麦冬,清热解毒的白花蛇舌草、拳参、败酱草及活血化瘀的桃仁、三七等药物组成,共奏扶正抗癌、标本兼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气类药物如黄芪能明显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对T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减低抑制性T细胞的活性,增强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并促进NK细胞的活性;西洋参可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提高。解毒类药物大多有抗肿瘤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可抑制淋巴肉瘤、肝癌、S180肉瘤等细胞的增殖;拳参具有抗肺癌作用;败酱草被誉为“抗癌单刃剑”的药物之一[2]。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也已经证实,肺瘤平膏对血小板的激活和黏附具有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恶性肿瘤的转移过程,而方中的活血化瘀中药起了一定的作用[3-5]。方中的桃仁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改善微循环,使血小板黏附率明显降低;三七则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促进纤溶作用。
本研究显示,中药肺瘤平膏虽然对瘤体的变化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能够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中药肺瘤平膏一方面能够减轻其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从而保证化疗能够顺利完成。至于中药肺瘤平膏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其远期疗效,尚需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朴炳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J].中国肿瘤,1995, 4(5):4-6.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16-221.
[3] 张培彤,裴迎霞,祁 鑫,等.活血药对人肺癌细胞粘附和侵袭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103-105.
[4] 张培彤,裴迎霞,祁 鑫,等.不同药物对人肺巨细胞癌PGLC3细胞表面表达的血小板相关抗原的影响[J].中草药,1999,30(5):352-354.
[5] 张培彤,朴炳奎,孙桂芝,等.肺瘤平二号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