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793 日期:2025-03-23 来源:论文网
作者:王锦玲,毕艳媛,祁爱英,艾杰妮,史晓娜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鼻饲;护理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鼻饲;护理
  1一般资料
  200309/200503脑卒中后遗症住院(血压≤200/110 mmHg)患者38(男29,女9)例,年龄67~92(平均76±6.5)岁,经CT确诊,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1例,缺血性脑卒中17例,意识减低或丧失23例,神智清楚伴吞咽困难15例,鼻饲管置管时间10~32 d. 定时鼻饲法组(n=22):用Harris Bendiict公式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EE[1],根据患者病情计算所需热量,鼻饲饮食不足部分由静脉输液补充. 发病后插胃管接负压,48 h后如果胃储量小于150 mL,于72 h后进行定时鼻饲,鼻饲时采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30°~45°,鼻饲饮食为要素饮食(瑞代溶液,华瑞制药公司生产),加热至36℃,使用鼻饲泵输入,250 mL,1次/6 h. 持续鼻饲组(n=16):用续滴注的方法,开始30 mL/h,1~2 h后无不适可加快,但不超过100 mL/h,3~4 h检查胃潴流量,大于100 mL则暂停2~3 h,要素饮食以每日总量的1/6开始,逐步递增至全量,静脉补充热量. 所有患者每2 d化验胃内容物潜血1次,每3 d化验大便潜血1次. 同时观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定时检查鼻饲后血糖. 结果定时鼻饲法组发生腹胀(7/22 vs 12/16),腹泻(3/22 vs 8/16),便秘(4/22 vs 7/16)及上消化道出血(4/22 vs 12/16)明显低于持续鼻饲法组(P<0.05). 定时鼻饲法组发生发生呕吐、反流(5/22 vs 9/16)及误吸(3/22 vs 7/16)亦低于持续鼻饲法组(P<0.05). 给予鼻饲1~7 d,二组血糖均高于正常值,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组患者经鼻饲管给予口服降糖药后血糖基本恢复正常.
  2讨论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病后神经反射活动减低,胃肠蠕动减缓,贲门松弛,鼻饲时快速灌注大剂量营养液极易出现反流现象,严重者可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误吸是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原因[2]. 另一方面,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由于咽部受到刺激,引起环状括约肌损伤,亦可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3]. 上消化道出血也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采用间断鼻饲方法的患者,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同时腹胀、腹泻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脑卒中后早期可出现高血糖,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降低,早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外源性胰岛素,减轻创伤早期糖代谢的紊乱,有效控制血糖.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大多数年龄较大,应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和减少分泌物中细菌的误吸、误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顾沛. 外科护理学[M]. 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41.
  [2] 王广锋,董霞. 老年脑卒中后卧床肺炎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58.
  [3] 继红,刘剑立,腾钥. 老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状况及干预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64-256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