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右胫前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723 日期:2025-03-22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作者:张红梅,张利旺,刘文超,盛蓉,范黎,任军,潘伯荣

【关键词】 右胫
  【关键词】 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1病例报告
  男,34岁,发现右下肢皮肤包块1 mo入院. 200403无诱因右下肢膝下约10 cm前外侧出现包块,进行性增大,局部皮肤略红,皮温正常,无疼痛,体温正常. 入院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乳酸脱氢酶均正常;X线:右侧胫、腓骨未见异常;B超: 右小腿实性包块,2.9 cm×3 cm×1.8 cm,血流丰富,浅表淋巴结未探及肿大,肝、脾无异常;MRI: 包块局限于皮肤、浅筋膜层;行包块局部活检,病理:细胞形态为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显示部分瘤细胞CD3胞浆(+),CD45RO(-),CD20(-),CD292(-),CD68(-),CD56(+/-),TIA(-),LMP-1(-);基因重排结果: T细胞受体基因及免疫球蛋白基因均未见克隆性重排;诊断为“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根据病理诊断进一步行骨髓穿刺、头颅CT、纤维喉镜等辅助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遂给予CHOP方案化疗,两周期后下肢包块完全消失,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进一步给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及椎管内化疗,现维持CR已达6 mo.
  2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原发结外的淋巴瘤报道增多,好发部位主要是消化道[1-2],其次为头颈部、皮肤和骨;病理类型B细胞淋巴瘤比例高于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病少见. 而NK细胞淋巴瘤发病率则更低,多起源于结外部位,淋巴结内发生罕见[3]. 最常见的类型是鼻和鼻型NK细胞淋巴瘤,其表型及基因型特征为表达NK细胞相关抗原CD56及一些T细胞标志物,如CD2, CD7, CD43或CD45RO,活化的NK细胞可表达CD3ε分子,但不表达CD4, CD5, CD8和表面CD3分子;临床上具有侵袭性和播散性,对治疗反应性差,预后差. 根据2001年WHO淋巴瘤新分类[4],本例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属于T/NK细胞淋巴瘤的第2类,为前驱性T细胞淋巴瘤[3]. 该病多发生于成人,无明显性别差异,且多为结外病变,尤其好发于皮肤(本例以右下肢皮肤包块为首发症状),与EB病毒无相关性,临床进程呈侵袭性,恶性程度高,目前尚无疗效明确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Nadal E, Martinez A, Jimenez M, et al. Primary follicular lymphoma arising in the ampulla of vater [J]. Ann Hematol, 2002,81(4):228-231.
  [2] 张宏博,郭学刚,孙安华,等. 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41例 [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20):1875-1877.
  [3] Sergio BC, Ulrico S. Who is WHO and what is REAL [J]. Swiss Med Wkly, 2002,132:607-617.
  [4] 陈协群,黄高升. 当今淋巴瘤分类[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301-1303.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