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射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18例的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299 日期:2025-03-18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李晓娟 侯颖 金葵花 杨媛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关键词: 肝血管瘤;射频治疗;护理
  
  1 临床资料
  1999-01/2001-12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血管瘤患者18(男16,女2)例,年龄30~68岁.经CT检查均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5例系无症状查体中发现,3例有肝区闷胀不适等感觉.该组患者血管瘤直径均≤5cm.采用美国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及多弹头射频电极针,在B超引导下将多弹头射频电极针经皮肝穿准确插入病灶,然后打开电极进行治疗.能量从20W开始,6min内升至60W经8~10min阻抗可升至999Ω,此时局部温度可达100℃~120℃完成治疗.根据病灶大小更换治疗点继续同上治疗.18例患者共有病灶26个,治疗后1mo复查B超,瘤体缩小幅度均超过50%,18个病灶血供完全消逝,8个病灶中的6个经2次治疗血供消失.1例患者有2个病灶经治疗后血供仍很丰富(射频电极未能直接插入瘤体).  
  
  2 护理
  术前消除紧张和顾虑.本组18例患者均存在思想紧张或顾虑,护理人员必须要给患者讲解该治疗的作用、原理及治疗过程,并表明此治疗方法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告知患者积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可降低治疗的反应.术前8~12h禁食,以防止术中恶心呕吐.以静脉补充液体为主.同时做好应急,如心电监护仪、氧气、镇静止痛药、心血管类药物、止血药、液体及局部降温用的冰袋等.术中患者常规吸氧,心电监护,保持液路通畅.术中严密观察心电监护仪的动态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以确保治疗顺利安全地完成.本组患者中有5例术中出现疼痛、全身燥热,给予肌注杜冷丁50mg,头枕冰袋降温后症状缓解.1例血压升高,给予舌下含化心痛定后症状缓解.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穿刺点伤口情况,注意有无出血倾向,注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嘱患者术后平卧6h,常规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不良反应有发热为热凝区域组织坏死所产生的致热源吸收引起.术后次日均有不同程度发热,T37.3℃~38.5℃,最高39.5℃.T&>38.5℃时,可用物理降温,鼓励患者多喝水.疼痛是由于治疗后肝组织炎症、水肿、肝被膜张力增加所致,疼痛程度与血管瘤部位、范围有关.疼痛明显时可给予镇痛药物.本组有8例患者出现疼痛,2例疼痛明显,给予镇痛药物后缓解.出血:肝血管瘤瘤体血运丰富,射频针穿入肝组织易引发出血.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口渗出及腹部情况.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2h出现血压下降,伤口有渗血,即给予止血药物,绝对卧床休息,1d后血压平稳.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