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融合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787 日期:2025-03-13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作者:程虹 刘彦仿 张惠中 王连刚 于继云 张素珍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关键词: 单链抗体;肿瘤坏死因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
  0 引言
  肝癌恶性程度极高,在我国有着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迄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基因工程抗体的诞生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希望,尤其是单链抗体的应用成为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热点.
  
  我们利用本室克隆的抗肝癌单链抗体(sFv)基因与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偶连,构建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中表达了sFv-TNF-GFP融合蛋白,为肝癌免疫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pEGFP-N3质粒(内含GFP基因)由赵利军博士惠赠,抗肝癌sFv基因为本室构建,TNF-α基因由孙志伟博士惠赠.大肠杆菌JM109,pGEM-T载体和磷酸钙转染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限制性内切酶、T4DNA连接酶、X-gal及IPTG购自Gibco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2 sFv和TNF-α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以pGEX-sFv为模板,用含引导肽序列和内切酶位点(EcoRⅠ,SalⅠ)的引物扩增出sFv片段,以PET-TNF-α为模板,用含SalⅠ和SacⅡ位点的引物扩增出TNF-α基因.PCR产物纯化后分别连入pGEM-T载体,转化JM109感受态细菌,经蓝白筛选挑出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测序,分别命名为pGEM-sFv和pGEM-TNF.
  
  1.3 双功能抗体基因与GFP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pGEM-TNF质粒用SalⅠ和SacⅡ双酶切,回收TNF-α片段,与经SalⅠ和SacⅡ消化的pEGFP-N3载体连接,酶切鉴定挑出重组体,命名为pEGFP-TNF.用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pGEM-sFv质粒,回收sFv片段,定向克隆入pEGFP-TNF的TNF-α5’端,酶切鉴定重组体,命名为pEGFP-ST,即为单链双功能抗体和GFP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
  
  1.4 双功能抗体-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 以标准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将pEGFP-ST转染NIH3T3细胞,转染后20h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中GFP融合蛋白的表达.
  
  2 结果
  
  2.1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结果 分别克隆sFv及TNF-α到pGEM-T载体,经测序证实所克隆的片段分别与已知基因序列一致.定向克隆的pEGFP-ST经EcoRⅠ,SalⅠ双酶切下790bp左右的sFv片段,SalⅠ,SacⅡ双酶切下470bp左右的TNF-α片段,EcoRI,SacⅡ双酶切下1260bp左右的sFv-TNF-α片段(图1). 转贴于  图1 略
  
  2.2 细胞内融合蛋白表达结果 转染后20h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经pEGFP-ST转染的部分细胞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散在或成对出现,阳性细胞约为50%.连续观察发光细胞逐渐增多,约72h达最高,有灶性发光细胞出现.
  
  3 讨论
  双功能抗体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基因工程抗体,将抗体基因与一种或几种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的效应分子(如毒素分子,细胞因子等)基因相连并融合表达,这种融合表达的蛋白不仅具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活性,而且具有效应分子的特殊功能.1989年Chaudhary等[1] 先将抗卵巢癌的sFv与去除受体结合区的假单孢杆菌外毒素(PE40)基因融合表达单链免疫毒素,使荷瘤裸鼠体内的移植瘤完全消失.目前已有多种单链免疫毒素基因治疗计划进入临床试验.但由于 毒素均来源于细菌,且分子量通常较大,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以细胞因子为效应分子的双功能抗体报道极少.常用的细胞因子有IL-2,TNF-α,IFN等.1991年Hoogenboom等[2] 首次构建了抗体-TNF-α融合蛋白,将人TNF-α基因融合于肿瘤特异性人-鼠嵌合抗体Ch3或CH3下游,并在骨髓瘤细胞中表达,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但因分子量大仍可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限制了它的重复使用.
  单链抗体是由Fv抗体衍生而来的一类无Fc段的小分子抗体,其最大特点是分子量小、穿透力强、容易进入实体瘤周围的血液循环[3] .同时由于免疫原性低,人体可以重复使用,目前尚未见人体试用产生HAMA报道,因而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为构建分子量尽可能小、免疫原性尽可能弱的双功能抗体,我们在人TNF-α基因前融合了抗肝癌sFv基因,并将该双功能抗体基因克隆入带有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中.GFP来源于水母Aequorea victoria,由23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27ku,紫外线激发可产生明亮、稳定的绿色荧光,其无种系依赖性,且对宿主细胞无毒性,目前已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分子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尤其在基因表达和定位等方面更具优越性[4] .我们构建了抗肝癌单链双功能抗体融合GFP表达载体,并在NIH3T3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融合荧光蛋白,为肝癌的免疫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灵敏、直观、有效的研究手段.
  

参考文献


  
  [1]Chaudhary VK,Queen C,Junghans RP,Waldmann TA,Fitz Gerald DJ,Pastan I.A recombinant immunotoxin consisting of two antibody variable domains fused to pseudomonas exotoxin [J].Nature,1989;339(6223):394-397.
  [2]Hoogenboom HR,Raus JC,Volckaert G.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of antibody-tumor necrosis factor fusion protein [J].Mol Immunol,1991;28(9):1027-1037.
  [3]Yokota T,Milinic DE,Whitlow M,Shlom J.Rapid tumor pen-etration of a single chain Fv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im-munoglobulin forms [J].Cancer Res,1992;52(12):3402-3408.
  [4]贺竹梅,李华平,李宝健,李志芳,黄定华.绿色荧光蛋白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遗传,1998;20(5):43-4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