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节通络仪治疗脑血管病偏瘫36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514 日期:2025-03-10 来源:论文网
作者:张青 傅卫红 沙建萍 高炳趁 邓亚莉 唱荣艳

【关键词】 中医
  关键词: 中医;经络;脑血管病;中风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8-12/2001-03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6(男24,女12)例,年龄47~71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8例;对照组26(男18,女8)例,年龄46~73岁,脑梗死20例,脑出血6例,均经临床、CT或MRI确诊.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性质及肢体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以六节通络仪为主的康复治疗,其中脑梗死于发病后1wk开始,脑出血于发病后3wk,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根据循经取穴、局部取穴、正负交替的原则,选择手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及督脉、任脉穴为主腧穴,根据具体情况加减,平均取穴80个,以患者的耐受剂量刺激患侧或双侧穴位.采用Brunnstrom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表[1] 由专人评定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1] 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评定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1).六节通络仪治疗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级明显增高.脑血管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76.3±23.3vs37.6±20.6,P&<0.01);对照组也有改变(56.2±25.8vs38.2±21.8,P&<0.05);治疗前两组无差别(P&>0.05).
  
  表1 脑血管病偏瘫肢体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 (略)
  
  3 讨论
  中枢性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表现为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痉挛状态逐渐增加,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和速度运动[2] ,脑血管病意外发生后,部分患者表现为偏瘫侧肌肉张力降低,一般为发病14d以前,相当于Brunnstrom I,II期,应给予感觉输入以促进运动反应,当机体有中到重度驰缓而无反射达4~5d时,往往不能恢复正常的功能[2,3] ,早期康复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得到证实,六节通络仪通过调频发射多种适合人体的电子脉冲,广泛激活经络,产生较强的生物感应,具有消肿除痹,祛风散寒,疏经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早期应用六节通络仪治疗,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提示早期应用六节通络治疗脑血管病偏瘫,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俞世勋,高敬龙,郭民霞.实用脑血管疾病[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25-532.
  [2]曾海辉,燕铁斌,黄利荣.脑卒中急性期和非急性期康复疗效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5):212.
  [3]Levy CE,Nichols DS,Schmalbrock PM,Keller P,Chakeres DW.Functional MRI evidence of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in up-per-limb stroke hemiplegia treated with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1;80(1):4-1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