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频电刀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502 日期:2025-03-10 来源:论文网
作者:王宇 侯俊 余承红 李茉芬

【关键词】 高频电刀
  关键词: 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愈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9-03/1999-10行剖腹手术病例中随机抽样调查了200(男131,女69)例,年龄30~62岁.其中普通外科手术100例,妇科手术60例,泌尿外科手术40例.患者均无任何手术合并症.高频电刀为台北市越圣仪器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500SⅡ型高频电刀.
  
  1.2 方法 按统一设计的观察指标对上述患者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切口脂肪厚度),术中高频电刀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由专人进行调查记录.根据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130例),采用电凝扫削皮下组织的方法;对照组(70例)采用电刀切削皮下组织的常规方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口愈合评定标准[1] 采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编印的《医院感染监测指南》作为诊断标准.切口Ⅰ期愈合:切口无分泌物,无压痛、红肿或发热,愈合良好.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有渗液,但无脓性分泌物,切口采样作细菌培养无菌生长,愈合欠佳.
  
  2 结果
  高频电刀输出量调节在4~5或6~7范围的切割效果优于1~3或8~10范围(P&<0.05).故两组均用此输出量.实验组Ⅰ期愈合127例,其中脂肪液化3例;对照组Ⅰ期愈合57例,脂肪液化13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1).切口脂肪厚度&<1.5cm者,使用高频电刀切割皮下组织对术后切口的愈合无影响;若脂肪厚度&>2cm,使用高频电刀切割皮下组织,对术后切口的愈合有影响(P&<0.05).   3 讨论
  高频电刀应用于手术,其原理是利用电弧放电,在生物体表近刀尖处出现极大的电流密(104 ~108 A・cm
-2 )而产生高热,使生物组织被爆发式地蒸发掉.若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满意的切割止血效果,还可能造成机体的损害.通过对200例患者临床使用高频电刀的观察发现输出量在4~7范围,切割止血效果最佳(P&<0.05),既可有效地利用高频电刀的功能,又可克服其不利危害.输出量调节过小,切割、止血效果差;输出量过大又可能造成切口处皮下组织炭化,影响术后切口愈合.
  
  表1 切口脂肪厚度与切口愈合的关系 略
    
  长期以来,高频电刀临床应用的方法,多采取电切功能切割组织,电凝功能进行止血.输出量的大小,大多依据术者的要求,没有客观的指标.我们的研究发现,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对切口愈合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皮下脂肪组织较厚的患者,易引起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甚至切口感染.而术者多考虑与患者自身抵抗力或术中无菌操作等有关,较少考虑是否与高频电刀使用不合理有关.我们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电刀使用不合理可以引起切口脂肪液化.采用电凝切割法,将输出量调节在4~7范围内,可有效地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切口脂肪液化,虽不属于感染的范畴,但有可能继发切口感染,甚至切口裂开.给患者不必要的心、身伤害.因此,术中合理地使用高频电刀,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皮下脂肪厚,对术后切口愈合有一定的影响.有人提出皮下脂肪厚的患者在切开皮下时不宜使用高频电刀[2] ,但未作出明确的界限划分.我们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皮下脂肪厚度&>2cm者,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下组织,易造成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影响切口的正常愈合(表1).但对脂肪厚度&>2cm者,采用电凝切割法,可明显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贾淑梅.临床医院感染手册[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8-231.
  [2]王 跃,韩 慧.肾上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5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