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声
关键词: 超声;CT;胰岛细胞瘤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8-01/2000-12共检查患者14(男8,女6)例,年龄20~64(平均41)岁.临床病史中有不同程度短暂意识不清8例,发作时间多在清晨,饮糖水后症状可缓解.空腹血糖均低于2.5mmol・L-1 ,最低0.5mmol・L-1 ,查体及上腹不适求诊无意中发现胰腺肿瘤者6例,后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1.2 方法 超声采用Aolka SSD-1700型,ATL-9尖端影像,探头频率3.0,3.5MHz,受检查者严格禁食12h,常规取仰卧位上腹部常规扫查,探查胰岛细胞瘤体病变的大小、位置,内部回声及周围毗邻关系.对显像不满意者取坐位或饮水500~800mL后再检查.CT使用西门子AR型及Picker6000型,电压120kV,电流140mA,先常规从胸部到腹部行普通CT扫描,层厚8mm,层距8mm,发现胰腺有病变存在者作增强扫描,层厚3mm,层距3mm(75g・L-1 泛影葡胺iv150mL・次-1 ).
2 结果
胰岛细胞瘤1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诊断基本符合率为78%(占11例),误诊1例,漏诊2例.14例均行CT检查,基本符合率为64%(占9例),漏诊5例,手术中测得瘤体最大为10cm×10cm×8cm,最小者0.8cm×0.8cm.肿瘤位于胰头8例,胰体4例,胰尾2例.根据超声和CT影像学观察,结合病理将本病分为二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71%(10/14),超声声像图为弱、低回声,呈圆形,略突出胰腺表面,边界清楚,CT见病灶为低密度区边界清楚.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9%(4/14),超声声像图为低回声,呈圆形、表面凹陷不平,呈结节状,包膜完整,与正常胰腺组织有较明确界限,CT见病灶为低密度区边界清楚. 3 讨论
胰岛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对确定瘤体的大小,肿瘤的位置、确定手术方式、缩短手术中探查的时间,避免盲目的胰腺切除等具有重要价值.胰岛细胞瘤以发作性低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在清晨发作,超声对确诊和定位有重要意义[1,2] .本组14例CT检查,9例发现病变,而超声12例发现病变,11例能正确定位.因肿瘤较小,常规CT切面较易遗漏,而超声可在各种平面作多切面扫查,常因肿瘤过小,肥胖及肠胀气影响,有时肿瘤密度与正常胰腺组织相近缺乏界面反射,尤其临床已定性的病例,即使仔细查找,经腹超声亦难找到病变,术中超声在肿瘤定位中有重要价值.术中要找到肿瘤有时并非容易,有10%~20%的手术中找不到肿瘤,而盲目切除胰体尾手术成功率只有25%[3] .所以术中超声扫查,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对指导医师摘除肿瘤有重要作用.
非功能胰岛细胞瘤在超声中较易发现,但进一步确诊困难,临床上无内分泌异常表现,常以腹部肿物来求医,瘤体较大,本组4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查体发现1例,3例均以上腹痛为主诉行超声检查发现胰腺肿瘤.其中1例伴频繁呕吐,瘤体大小为10cm×10cm×8cm,被误诊为腹膜后实性包块,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岛细胞瘤.超声对胰岛细胞瘤进行实时显像,能多切面观察,方便、无创等特点,是诊断胰岛细胞瘤首选的、必要的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范晓明,赵君康.胰岛素瘤的超声诊断临床评估[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1997;13(1):20-22.
[2]钱月华,龚新环.胰岛素瘤在超声诊断价值探讨[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1999;15(8):600-602.
[3]Grant CS,Van Hearchon JA,Charbonern JM.Insulinoma the vable of int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J].Achsmy,1998;12(3):84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