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启发思维的认识与实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603 日期:2023-12-07 来源:论文网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30340;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30340;创造力,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是#3520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23478;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过说过:“真#27491;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29579;国。”可见,有效地#21033;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29983;的思维,促进学生#26234;慧的真正发展,是目#21069;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37325;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23545;启发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65306;

一、启发的涵义

  教学启发方#27861;与技巧思想及实践中外#25945;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

#12288; 在我国,“启发”一#35789;源于《论语·述而》篇:“子#26352;:‘不愤不启,不悱#19981;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65292;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20041;是:教导学生,不到他#24819;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30340;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36335;: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20986;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20030;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20182;,而他却不能推知#39046;悟其它与此相联的#19977;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20877;告诉他。

  #20013;国教育史上最早的#31995;统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35760;》,对教学启发方法与#25216;巧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21531;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32780;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21017;和;强而弗抑则易#65307;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21487;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师教学#24635;是注重启发诱导学#29983;,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29983;而不牵着学生走;#40723;励学生而不强迫学#29983;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32467;论。道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32771;。师生融洽,学习愉#24555;,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33258;发诱导。

 #12288;德国民主主义教育第斯#22810;惠也对教学启发技#24039;思想的理论化做出#21331;越的贡献。他认为“#25945;育就是引导 ”#65292;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启发#24615;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25104;功的基础和标志,“教师只有在起#24341;导作用时,才能在教#23398;过程中发展儿童的主动性。#8221;他建议: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65292;即启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22815;“探求、考虑、判#26029;、发现。”他的名言是:“不好的#25945;师是传授真理,好#30340;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12290;”

  综#19978;所述,我认为在英语#25945;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27010;括为:教师充分调#21160;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24490;教学的客观规律,以#39640;超精湛的技艺适时#24039;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21161;他们学会动脑筋思#32771;和语言表达,生动活#27900;、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12289;启发教学的原则与#35201;求

  启发式教学,作为#19968;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23398;方法,已为广大教#23398;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25945;学并不是立竿见影#65292;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12290;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27491;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65292;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24039;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65292;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8220;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30340;原因,一是可能学#29983;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21160;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30340;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30340;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39064;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32570;乏循序渐进,致使学#29983;的思维跟不上。为此#65292;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21551;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20197;下原则:
(一)关键性原#21017;

#12288; 课堂上进行启发#24335;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21551;在要害上。这就要教#24072;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30683;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32780;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35201;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35201;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25945;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20986;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19968;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32039;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24335;相结合,列举法、设问#27861;、类比法、组合法#12289;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37197;合,这样才会使启#21457;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25381;应有的作用。

(#20108;)及时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35201;像知时节的春雨,#24403;需要时即发生,也#23601;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20570;到启发及时,就要注#24847;创设“愤”、“悱“的情境#12290;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21551;发、诱导,把学生引入“#24515;求通而未通,口欲言#32780;未能”的境界。这时候,#23398;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32780;活跃。这时,教师#22914;抓住本质、在要害#22788;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26126;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21457;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24615;原则

  设#35745;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35299;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21457;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65292;接受能力,以及性格#29233;好等,做到讲求实际#12289;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3157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37324;要注意两点:一是要#21033;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30693;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29983;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21448;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65292;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24615;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65292;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30693;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21147;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21516;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39064;和方法,做到有的放#30690;,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23545;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21521;性原则

 #12288;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27665;主,创造良好的信#24687;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22312;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34892;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65292;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24072;是主导,学生为主体#12290;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27491;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36335;。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35782;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20027;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21452;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26377;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23427;应有的功能。否则,师#29983;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20250;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21457;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20809;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36824;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36215;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引导性原#21017;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29983;的思维,为此应引导#23398;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26469;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12290;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24341;导:

  #31532;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20869;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20016;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23398;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27714;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21322;功倍的效果。

  第#20108;,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20250;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27861;,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35328;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5480;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65292;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8221;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27861;的重要。

  第三,要#24341;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24335;教学的目的之一。#22312;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37319;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35843;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23448;参加学习活动以引#23548;他们培养自己的注#24847;、观察、记忆、想#35937;、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35782;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26469;,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24432;。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65292;除了遵循上述基本#21407;则外,我们首先应该更新#25105;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20063;要讲究方法与技巧,#19981;能误把“满堂问”当作#21551;发式教学方法与技#24039;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23398;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26041;法,而不是它的全部。“#28385;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23454;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12289;质量、层次,不注意启#21457;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19968;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30340;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25928;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12290;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30340;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32622;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20010;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26576;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36335;和联想,同样具有启#21457;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30340;效果。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24120;见的方法:

一、创#22659;法

  教学中创设一#23450;的“愤”、“悱”#24773;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20013;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35843;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动词#8220;help”的不同用法时,#25105;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23458;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30340;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21518;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19981;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20986;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36825;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26223;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二、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20043;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38388;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34920;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21161;于思泉喷涌,而郁#37057;寡欢、万马齐喑的#33510;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3278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25351;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20351;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20013;,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23450;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21551;发的方法很多,常#35265;的有:1、通过放录像、录#38899;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22914;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19981;自禁地去思维、去探#32034;。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25105;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20687;,那些由污染产生#30340;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29983;,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36215;到了良好的效果。2、找#19968;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30340;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25945;“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20986;自己家庭的合影,然#21518;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23478;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29992;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23545;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in the future”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22495;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29983;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21457;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19978;来说,教师的自信、兴#22859;、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29699;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22823;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35201;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24247;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20182;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35843;动起思维积极性,体#39564;到成功的欢乐。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35782;的起点,也是启发#23398;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8221;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29702;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39035;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36825;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22312;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8220;疑”入手,巧设悬念,#21551;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21892;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12289;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29983;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35774;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26159;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36896;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29983;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28608;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19968;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21270;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21160;词全部都要用-ing#24418;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19968;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32461;but后用sleep还#26159;sleeping?学生#20013;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32773;。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36947;:“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20013;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65292;学生大脑皮层优势#20852;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20915;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26377;直接告诉他们答案,#32780;是让他们自己回家查资料,第二天#21578;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21551;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20102;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寻思法

  如果说设疑启#21457;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30340;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38382;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23398;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21017;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35299;决问题,解决悬念#26469;启发学生。如我在讲道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 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21306;别。学生们似曾见过,#20294;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21457;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12289;某”,time可表示“时间、#20493;数、次”。然后逐步再#21551;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19968;时间” some time表#31034;“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30340;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29983;的思维能力。

五#12289;研讨法

  教#24072;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35825;,步步启发,调动全体#23398;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20998;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39064;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35770;,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36825;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39064;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26174;,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32500;方面尤为有效。例如,我在#19978;“Aswan Dam”一#35838;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20026;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3601;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22810;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22365;,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35753;学生讨论。学生们#20320;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25105;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24847;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35880;,看问题更全面。例如,#19968;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27573;。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28304;,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24590;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20063;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20986;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20859;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27963;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25928;果很好。

六、故谬法

  #25945;师在讲授知识的重#28857;、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21560;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32500;。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19968;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21487;能犯的错误,从而让#20182;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12290;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27880;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31350;正确答案,而且记#24518;牢固。但此法不可多#29992;,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28151;乱。

七、暗示法

  #35838;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25925;障时,教师可以通过#35821;言、手势、表情等种种#26041;法,给学生以暗示#65292;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39034;利得解决某一问题:或提#37266;学生思维中出现某#20123;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36335;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25991;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20197;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65292;这样在之后让学生#22797;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21487;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23436;成复述。

八、点拨#27861;

  点#25320;法也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起认#30693;过程中断时给予的指点、启发。所#19981;同的是,暗示启发#65292;教师只作暗示,不明确说#20986;答案;而点拨启发,教师应把某#20123;话说在明处。当然这#20123;话只能说在关键处,#21542;则就谈不上“点拨#8221;了。

九、对比法

  强烈#12289;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28145;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29702;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帮助#23398;生区别那些似是而非,#30475;来起差不多但实际上有较大区#21035;、容易混淆的词、词组或语法#27010;念等。例如,初中学生往往对一般#36807;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颇感困惑#65292;我就在教现在完成时的同时注意#19982;一般过去加以对比,#22312;教高中学生中把现在完#25104;时同现在完成进行时加以#23545;比,从而使学生从#22256;惑中得到较清晰的#27010;念。

十、类比法

  #21033;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24449;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24819;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29289;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29289;。例如,我在给学#29983;们讲the other与another的区别时,我就先在another的“an”与#8220;other”之间画一条竖#32447;,然后启发学生根#25454;冠词the、 an之间的区别去思考the other与 another之间的区#21035;,即通过分析两个冠词与两个不#23450;代词之间的共同特征,#36827;而从不定冠词和定#20896;词之间的不同迁移思维出两个不#23450;代词之间类似的区别。这#26679;,不但帮助学生通过#31867;比法解决了问题而且#21448;教会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1229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