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蛋白尿;中医药疗法;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分析蛋白尿形成机理复杂,常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的顽固性临床表现,可长年反复蛋白尿不退。中医认为该病常由风、湿、热毒之邪侵袭人体,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以热毒之邪为重,且常兼而为病,多数病者由感染诱发和加重。长期大量激素的使用,致使肾之真阴真阳受损,导致脾肾功能紊乱,脾失敛精之能,肾失藏精之职,精微物质外漏而产生大量蛋白尿。肺失治节,外邪袭肺,风热内蕴成感染。而感染是蛋白尿的一个重要诱因。肾失封藏是蛋白尿长期流失的最主要病机。肾病久
则精伤,精亏血少,血脉不充,运化涩滞,形成血瘀,水液停滞,或肾阳虚,久则阳损及阴,或湿热久蕴伤阳,致肾阴亏损,或久病引致蛋白从尿中丢失,或因水肿而滥用利尿伤阴之剂形成等等。其形式与机理十分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感染诱发而加重,即使在临床缓解期,也常因感染而反复发作,更由于病者气血阴阳盛衰的差异,而呈顽固缠绵不愈态势,辩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辩虚实,权衡轻重守病机,探本塑源,独辟思路以解决治愈顽固性蛋白尿,展示了可喜满意的效果。
1 扶正驱邪贯全程,贵在轻清消蛋白
辩治蛋白尿的整个过程,固本扶正灵活施,消除蛋白重轻清。在辩证基础上采用不同治法,脾肾亏虚,精微失固者,在附子理中汤或肾气丸上加芡实、生牡砺、生龙骨、补骨脂;偏肾虚者,固本肾气汤加覆盆子、金樱子、五味子、枸杞子等补肾固摄;对湿热内蕴,迫精下注者,轻清健脾清热湿,用萆薢分清饮加希莶草、益母草。由于激素的应用,常见病者既有阴虚症候,又有湿热症状,其证如油裹面,绞织难分,导致蛋白尿反复加重。治疗极为困难,若利其湿热,则伤其阴份;若滋其阴液,又恐凝其湿热,敛邪入阴。祛湿用燥热药,清热用寒凉药。滋阴用补阴药,方用黄芪萆薢分清饮加味。气阴两虚的蛋白尿病者,宜补气养阴,方用固本肾气汤加杞子、女贞子、菟丝子等调治。进行综合调理脾肾,增强先、后天之本的脏腑功能,协调协助其生理功能的抗病能力,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杜绝产生蛋白尿之源,在温中健脾,补肾固摄精气扶正的同时,清热燥湿疏风、疏风治血化瘀消蛋白之祛邪法同样重要,依据辨证可同时应用。若血液中蛋白得以固摄,水肿,蛋白尿则能自行消退,随之全身症状改善,机体恢复正常。
2 辨证求因清湿热,疏风化瘀消蛋白
蛋白尿常由风、湿、热毒侵犯人体,致使脏腑功能紊乱、低下而发病。蛋白尿与肺脾肾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上不能治水使肺失治节,肺失调治,中不能运化水湿,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职,下不能通调水道,肾主水功能紊乱失去固摄能力,再加上激素长期大量使用,肾之真阴真阳受损,肾气肾精不固,封藏失职,由此引起肾阳不足或亏虚亏损,形成脾之运化功能失调,以致湿邪困脾,郁而化热,加上肾气不足,湿热排泄艰难,如此湿热交阻,恶性循环,阻滞三焦气化之机,或困脾害胃,使中焦不能正常生化,水谷精微无以疏布,以致体内精微物质蛋白从尿中漏,因而产生大量蛋白尿,肺为娇脏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易受风热之邪侵袭每发于受风寒外感之正气不足正气虚弱之时。
其病因常与喉疾,扁桃腺炎、皮肤疮伤感染外邪有关,由于卫气不足,肺气虚弱,外邪循经而入,湿浊之邪郁而化热,留恋三焦,以致肺失宣达,脾失运化,肾之关合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无以敷布,致使体内精微物质蛋白从尿流失。因此,益气固表,宣肺利水是治疗关键之一,肺主一身之气,气旺则能祛邪外出,通调水道,邪去水利则湿热自消,蛋白尿无萌生立足之地,把蛋白尿消除。风热之邪常易侵袭肺卫而患上呼吸道炎,甚则可见湿疹、疱疹、风疹等邪热内蕴之象。感染是蛋白尿的一个重要诱因。肺主宣发肃降,肺朝直脉助心行血,肺为水之上源,宣肺利水疏散风热法是治疗蛋白尿的有效方法,独辟一蹊径,方用银翘散加减,选加白蒺藜、泽兰、希莶草等。肾之经脉上达于肺,肺失宣肃可致风水为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从而使脾气得以统摄而制下,肾气得以充沛而藏精。因此,治脾成为补肺肾,控制蛋白尿流失的重要环节。健脾益气,升阳举陷,补脾固肾的同时,必重用党参、北芪、金樱子、覆盆子等以益气固肾,消除蛋白尿常获取满意效果。
临床实践明示,在应用温阳利水健脾祛湿法治疗效不显时,配合疏风清热法,效果明显提高,随着感染的控制而治愈蛋白尿。因此疏风清热法是治疗蛋白尿的关键之一。肾失封藏是蛋白尿顽固存在的关键之一,扶正重滋阴温阳,阴阳互根互济,尿蛋白前期丢失者,必然导致肾精不足,故阴虚为病之本。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可见阳虚症候,由于病程长,加之蛋白质的大量丢失,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于被细菌、病毒感染,故疏风清热控制感染的祛邪方法是治疗蛋白尿不可缺少的方法。
临床实践一再证明:阴阳互根互济之学说,用用补肾固摄法,确实能达到温补肾精,固涩蛋白尿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肾精化血,精充血盈则脉畅。若肾病久则伤精,精亏血少,血脉不充,运行涩滞,形成血瘀,水液停滞,或肾阳虚,久则阳损及阴,或湿热久蕴伤阳,致肾阴亏损,或病久白蛋白大量从尿中丢失,或因水肿而滥用利尿伤阴之品,致使血容不足而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导致血瘀,或阴虚火旺,火灼阴津,灼伤血络而出血,血离经脉,瘀阻体内而成瘀血,故《读医随笔》说:“阴虚血必滞”。阴虚瘀血亦是导致蛋白尿的原因。久病入络,因虚致瘀,其蛋白尿特别顽固。治宜利水活血化瘀。方用大黄庶虫丸加益母草、希莶草、赤芍、泽兰等。
3 固摄精气重脾肾,从气从阳更治血
脾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侵,由脾及肾引发肾炎,脾虚气弱统摄无力,精微下注而成蛋白尿,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脏,均有主持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全赖阳气之气化,使水液升清降浊,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由于外邪侵袭,脾肾功能失调,水气盈溢于肌肤,精气下渗于膀胱而成蛋白尿。故治疗要健脾益气补肾阳,固摄精气兼活血。方用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使肾小球损害发生可逆性改变而治愈蛋白尿。脾气虚弱的顽固性蛋白尿治宜固摄精血,益气健脾活血。
4 滋养肝肾重化瘀,从血从阴灵活斟
蛋白尿从阴论治有血虚血瘀之分,肾脾阳气虚损,精微化生不足,精化气血功能障碍使蛋白流失过多致血虚,治宜健脾肾益气血。肝肾阴虚或久病阳损及阴,或刚燥之品伤阴,或屡用清利耗损其阴均可致肝肾阴亏损,致阴虚不敛阳,水火互不相济,阴阳失去平行,出现阴虚火旺或肝阳上亢之病理形态。肾之封藏功能为虚阳虚火所扰动,固摄封藏失职,其精微下泄成为蛋白尿。治宜大补肾阴养肝阴,平肝潜阳清虚热,方用大补阴丸加减,肝肾阴虚之顽固性蛋白尿,治宜养肝肾活血,平肝潜阳消蛋白,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味。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
- LEEP 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61 例临床观察
- 参麦注射液改善血透中低血压患者的透析充分
- 螺内酯预处理对兔非梗死区冠脉内皮eNOS表达
- 川芎嗪抗大肠癌sw620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及
-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病理分析
- 基于栅线投影法对牙冠三维形貌的研究
- TDG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疝囊开窗术的应用体会
- 顺铂对肺癌细胞耐药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X线透视引导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孤立
-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改变及大脑Ho
-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清除情况分析
- 南京市鼓楼区孕妇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氟西汀调控胎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中Notch1通路
- 组蛋白HIST1H2AC和HIST1H2BC基因在胰腺癌耐
- 小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