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皮肤黏合剂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731 日期:2025-09-29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皮肤黏合剂 皮肤切口

  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切口疤痕通常会遗留在女性的重要性征器官——乳房表面,给众多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身体和心理上带来一定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2004年1月开始,应用皮肤黏合剂微小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获得了很好的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共施行56例次手术,全部为女性,年龄12~50岁,平均28.7岁。肿块直径达0.5~3.5 cm。术后病理:乳腺纤维瘤43例,乳腺囊肿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

  1.2 方法 所有手术均采取乳晕(≤1/3周)或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切口大小为1.0~2.5 cm,乳腺组织采用放射状切口,术中在使用皮肤黏合剂前,严密止血(这是手术的关键),并于真皮层缝合一层以减少切口张力,随后在切口创缘对合平整后用皮肤黏合剂直接点涂,点涂范围应超过皮肤切口0.5~1.0 cm,约2 min后干结,形成一薄膜,切口暴露,术后无需拆线。若创面较大,术区可加压包扎,压迫止血。

  1.3 结果 本组49例患者,除1例患者术后切口有少量渗血、 乳房皮下出现淤血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全组患者术后的乳头感觉和勃起无异常,均未见过敏反应,未见皮肤感染与皮下积血。术后3个月随访,全部患者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

  2 讨论

  乳腺外科本应是手术技术与美学的结合,这也是乳腺外科医生和患者共同的追求。我们采用了乳晕或乳房下皱襞切口,应用皮肤黏合剂治疗这些良性的乳腺疾患,为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乳晕肤色呈深褐色且有皱纹及结节状乳晕皮脂腺,加之乳晕部位极少出现瘢痕增生,故其美容效果不言而喻,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乳房下皱襞切口位于乳房的下缘,且东方青年女性乳房多呈半球形,因此乳房下皱襞切口恢复后亦几乎无法识别,对乳房整体的功能和美容亦影响不大;但应注意切口与乳房下皱襞的距离,以免损伤乳房下皱襞韧带,以维护这一韧带的完整性[1]。以往,这两种切口最常被使用在隆胸手术当中,并且得到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现我们将这两种切口应用在了良性乳腺疾患治疗当中,亦取得了极佳的美容效果。

  皮肤黏合剂在临床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经过近10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组织黏合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在使用中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和全身皮肤过敏反应,亦未出现切口感染及皮肤纤维化、角质化等不良反应。应用本方法皮肤不需缝合,避免拆线,无明显局部和全身反应,远期切口瘢痕不明显,对患者的外观影响较小。因此,使用皮肤黏合剂微小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年青女性患者对乳腺良性疾病治疗后乳房美观的需求,改进了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宏武,宋建星.乳房下皱襞韧带的解剖结构[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1,7(1):24.

[2] Toriumi DM, O'Grady K, Desai D, et al. Use of octyl-2-cyanoacrylate for skin closure in facial plastic surgery[J].Plast Reconstr Surg,1998,102(6):2209-221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