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916 日期:2025-09-21 来源:论文网

     作者:谢育南,邝云航,刘献标,王海,罗华

【摘要】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为主的住院病人的效果及相关问题。 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7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总有效率为78.38%,显效率为28.38%。 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有效,尤其是对抗精神病药效果欠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仍然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treatment. Methods An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linical data of 74 hospitalized cases with schizophrenia having had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from January, 2008 to August, 2009.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78.38% while the effectual rate was 28.38%. Conclusions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cases with schizophrenia, even more effective for those refractory cases with weak response to antipsychotic.

  KEYWORDS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schizophrenia refractory schizophrenia   curative effect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在国外已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ECT[1],在国内近6年中发展和普及的速度加快[2]。有关无抽搐电休克疗法的疗效与治疗指数的关系仍有许多争论,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不多,现笔者对此作了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本院接受改良电痉挛疗法(MECT)治疗的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男51例,女23例;年龄20~50岁。可以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但无使用安定或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根据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58例)与无效组(16例)。

  1.2 方法

  1.2.1 仪器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采用美国美可达公司生产的思被通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治疗时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静脉推注阿托品0.5mg,丙泊酚1.5~2mg/kg,琥珀胆碱1~1.5mg/kg,根据不同年龄设定电休克能量,一般设定为15%~60%。治疗师按照双颞侧治疗法接好治疗、探测电极,并测量电阻(500~2500Ω)。麻醉师加压供氧,待四肢远端肌纤维震颤结束,治疗师按治疗键,发作结束后治疗师继续加压供氧,直至呼吸、意识恢复。

  1.2.2 评定指标

  对接受改良电痉挛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搜集其治疗后治疗仪提供的治疗指标:发作时间、抑制指数、抽搐指数。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量表由心测室2位医生评定。根据治疗前后BPRS减分率分为有效组(BPRS减分率≥20%)和无效组(BPRS减分率<20%),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MECT治疗指标等进行分析。

  1.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无抽搐电休克74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两组在诊断分型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定型与偏执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效组中未定型分布较多,无效组中偏执型分布较多;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使用的药物有氟哌定醇、氯氮平、维思通、奋乃静等,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所有患者中有效37例占50%,显效21例占28.38%,总有效58例占78.38%。

  2.2 治疗前后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

  治疗前后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表明无抽搐电休克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见表1。表1 治疗前后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略)注:总分与各因子分比较P<0.05

  2.3 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指标比较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治疗指标无显著差异,见表2。表明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是否有效与治疗指标无关。表2 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指标比较(略)注:T总(累计发作时间),T平(平均发作时间),PSI(抑制指数),SEI(抽搐能量指标), 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74例患者中总有效率78.38%,显效率28.38%,与有关报道基本一致[3-4]。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且对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群均有效,以敌对猜疑、激活性两因子减分显著,说明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不合作、兴奋、吵闹、敌对、妄想状态、拒食及木僵的疗效更好[3],是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症状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代替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控制急性症状。

  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会在每次治疗后自动输出发作过程的主要指标,其中T、SEI、PSI是其中最重要的三项指标。T指大脑皮层痫性放电持续的时间,SEI指抽搐时间与痫性放电平均波幅之乘积,PSI指痫性放电过后脑电波幅较电刺激前脑电波幅降低之百分比。目前,对无抽搐电休克疗法的疗效与T、PSI、SEI的关系仍不明确,有学者认为疗效与T总是关联的[4],与T平、SEI、PSI无关[5]。与本资料分析结果有所不同,本资料有效组与无效组的三项治疗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分裂症治疗是否有效与治疗指标无关,只要选择合适的电量结合麻醉和肌松技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癫痫样放电即可起到治疗作用。治疗是否有效,疾病本身因素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是症状群的特点,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不合作、兴奋、吵闹、敌对、妄想状态、拒食及木僵患者的疗效更好[6],其次是诊断分型,本资料显示有效组中未定型的分布较多,未定型的特点是存在不只一个类型的精神症状,但又难以判断何种为主要临床症状。可能提示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一些不典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较好。疾病本身因素较多,由于本资料的局限性,未作深入探讨,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结果发现,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虽然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记忆有影响,但是暂时的、可逆的,一般在1~2周内可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曾克慎,陈树强,傅深省,等.短暂脉冲式矩形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用性观察与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10(5):15-16.

  [2]周小东,丁永涛,李争鸣.对224篇电休克治疗文章的再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20(1):28-30.

  [3]王世强,黄敏,何琼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9):694-695.

  [4]潘能荣,杨小男,张承安,等.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2):75.

  [5]Remington g, Saha a, Chong sa, et al.augmentation strategies in clozapineresistant schizophrenia[J].cns drugs,2005,19:843.

  [6]孔庆梅,周沫,刘琦,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长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2):13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