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兵良好心理素质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900 日期:2025-09-21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新兵;心理素质;培养

  扛枪打仗、保家为国是战士的职责,和平年代,除了要有强壮的体魄外,优秀的心理素质更是一名合格士兵的必备素质。新兵阶段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由于入伍新兵年龄较轻,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社会阅历较浅,加之许多是独生子女,从地方到部队在处理学习、工作、情感、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等复杂问题上,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患[1],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为提高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1 确保心理健康素质,把好“两道关”

  据了解,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将心理检测作为征兵常规检查项目之一,2002年9月,我军有关部门也发出了《关于在征兵体检中组织心理测试试点的通知》,规定心理测试不合格者将不得入伍。因此,为确保入伍新兵心理健康质量,我们认为主要应把好“两道关”:一是入伍前筛选淘汰关。实行“三访一面试”,在家访时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性格特点及有无精神病史;家访时了解学习成绩、人际关系、道德品质、思想素质;了解有无遗传病、人格障碍及行为异常史;面试时了解言语、思维、行为、智力情况。二是入伍后观察测试关。对新兵入伍后学习训练过程进行了“三查”,既行为观察、心理观察及带药观察,及时发现带病入伍者并按照规定做退伍处理;对存在一般心理问题者建立心理档案,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2 构建心理教育模式,坚持“三结合”

  2.1 坚持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部队青年战士正处在生理上的成熟期、心理上的“断乳期”和人生观的形成期,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炼,入伍不久的新兵,特别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城镇独生子女,面对部队高强度的训练,严格的管理,大部份会产生恐怖心理[2],他们心理应激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其中有些是思想问题,有些是心理问题,但二者常交织在一起,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思想教育工作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效能。

  2.2 坚持心理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新兵的思想变化及心理矛盾往往是有外在表现的。作为部队管理干部,要善于在日常管理中,从其言谈举止、习惯爱好、着装仪容、脾气情绪、学习态度和作风纪律等方面发现问题,并通过谈心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心理问题。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新兵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不同性格和特长的新兵有发挥才干、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涉及诸如评先进、入党、选拔骨干及下连分配等敏感问题上,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并使其程序化、制度化;加强管理者与新兵的交流与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及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有效提高管理教育的针对性。

  2.3 坚持心理辅导与心理监控相结合

  目前,部队普遍开设了《军人心理学》和《健康教育学》课程,这对于提高新兵的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有些部队还未设置面向全体新兵的集心理教学、评估、监控和支持为一体的心理辅导机构。各单位应通过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即可方便地开展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普查,还可为每个新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评,对他们在部队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对在心理测试或咨询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及时转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

参考文献


  [1]陈春霞,张理义,徐志熊,等.军人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1(11):381-384.

  [2]袁水平,赵学军,黄圣排,等.军人心理健康测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军医,2008,51(4):187-18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