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改病人在边疆医院就诊时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391 日期:2025-09-15 来源:论文网
作者:赵英良 朱敏 庄江能 李佳妹

【关键词】 军队医改病人 心理问题 对策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总后于2001年审议通过了《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草案)》和《医改试点方案》,并从2001年6月开始进行试点工作,自2004年5月起在全军正式施行以来,为提高军队人员服务质量与医疗保障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前来边疆驻军中心医院就诊的军队医改病人越来越多,在就诊过程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问题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2001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军队医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1 心理调查

  1.1 一般情况 自2001年6月开始进行军队医改试点工作以来,我院共收治军队医改患者4184人次,其中军以上干部29人次,师职干部70人次,团以下干部1117人次,退休士兵1人次,士兵2582人次,免费家属123人次,优惠家属146人次,军队就医职工116人次。其中男性3701人次,女性483人次;门诊就诊842人次,住院3342人次;海军6人次,空军446人次,陆军3732人次;二次就诊2175人次,三次就诊374人次,四次就诊172人次,五次就诊92人次,六次以上就诊371人次;住院最长时间64天,最短4天;院内就诊4067人次,转上级医疗机构117人次。

  1.2 调查方法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不同单位的患者采取现场观察、周围探访、医患分组对照、个别访问的方法进行心理状态调查。

  2 结果与原因分析

  2.1 年轻士兵多表现为紧张、不安、无归属感、寂寞、恐惧、与医护人员接触少、对病情不能正确描述的心理,尤以新兵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由于地处边疆,士兵患病后一般先在边防连队就诊,不能治愈后转到团卫生队,再不能治愈才转到驻军中心医院来,由于治疗时间长、就诊路途遥远、训练任务重,给患者造成了强大的心理负担。加之士兵刚到医院,人地生疏,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加重了心理负担。

  2.2 师以上干部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观失望、不安、焦虑、怀旧、孤独、好强、强烈自尊感的心理特点。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老干部大多为作战单位的同志,年老资深,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自身内涵,多在强调自身以身作则的同时,也要求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穿着、言行举止符合自身和部队的要求,对稍有不对的地方,往往加以严厉批评,1表现出好强、强烈的自尊感;二是退休老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不能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认为自身价值不能得到体现,关心自己的人少了,表现出一种怀旧感、孤独感;三是老干部在职时工作忙、操心多,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退下来后,到医院检查,发觉身体有一些问题,便情绪低沉、悲观失望、不安、焦虑。

  2.3 团以下干部主要表现为顾虑多、急于出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团以下干部多为基层单位的负责人,部队的安全、训练、工作、生活时常挂在心上,生怕有所闪失,因而顾虑多,一旦病情好转便急于出院;二是大多团以下干部所处的地方多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爱人多为随军家属,子女上学多有不便,使得他们对家庭、子女顾虑多,一旦病情好转便急于出院。

  2.4 军队就医职工主要表现为顾虑多、自卑。一是从就诊开始很多医院就挂有“军人优先”的牌子,作为军队就医职工,本身不穿军装,可能在就诊的过程中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排队,加上一些科室在处理军队就医职工的问题上不能做到与军人平等,使得军队就医职工顾虑多,担心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正规的治疗;二是许多医院设有专门的军人病区,由于理解的不同,军队就医职工通常安排在地方病区就诊,医院或者上级领导来看望一般不到地方病区探视,使得军队就医职工产生一种自卑感。

  2.5 免费家属、优惠家属多为女姓患者或小孩,其心理主要表现为没有安全感、对就医环境适应慢、顾虑多。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就医环境比较重视,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比较敏感、对家庭挂念多、依赖性强。

  2.6 不同兵种有个体差异,如空军与陆军,在边疆,空军多驻守在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气候多变的山头上,部队一般只配有1到2名卫生员,这使得广大官兵不能得到正常的救治,而陆军部队既有卫生队,又有卫生所,驻地多在县城,在就医环节上比空军就要好一些,转到中心医院来后,面对陌生的环境,空军就显得比陆军更多一些紧张、不安、恐惧和不适应。

  2.7 不同年龄患者心理状态表现不同。老年患者多患有慢性疾病,病程长,耐受力差,多表现为意志消沉、悲观失望;中青年患者因顾及家庭、子女、工作,多表现为急于出院、焦虑的心理。

  3 对策

  3.1 针对年轻士兵存在的心理问题,广大医护人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耐心、认真地听取他们对自己病情的描述,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尽快让他们熟悉医院环境,使他们逐渐适应医院生活,消除紧张、不安、寂寞、无归属感和恐惧感。

  3.2 对师以上干部,要求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亲切和蔼的面容、彬彬有礼的谈吐、机智准确的观察力、整洁得体的衣着、高尚的文化修养、文雅的风度,这样才能让老同志看起来舒心、听起来润心、住起来暖心、治起来放心,慢慢消除他们情绪低沉、悲观失望、不安、焦虑、怀旧、孤独、好强、强烈自尊感的不良心理。

  3.3 对团以下干部,广大医护人员首先要理解他们的难处,委婉地讲清他们的病情,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在同等救治的条件下,优先安排他们的辅诊、手术时间、居住环境,对来院看望的家属尽可能安排好衣、食、住、行,尽快消除他们顾虑多、急于出院的心理。

  3.4 军队就医职工跟军人有所不同,特殊的身份使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他们更应多一些关心和体贴,不妨在挂号与就诊的环节上作一些调整,如将“军人优先”的牌子改为“军队医改优先”,一来就让他们消除自卑的心理,再在以后的就诊环节上跟军人一样,消除他们的顾虑。

  3.5 对免费家属、优惠家属,医护人员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特殊的措施,多与他们交流,多提供一些帮助,如对哺乳期的女同志,要尽可能地保证营养,对亲人执行特殊任务的同志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对卧床修养的患者要照顾好起居、饮食,逐渐消除他们顾虑多、对就医环境适应慢、对安全没有保障的心理。

  3.6 对不同兵种的同志,就诊时,医务工作者应对所保障的单位有所了解,对他们一些合情合理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对小、散、远单位的同志,要给予适当地关心,如帮其买买车票,送送站,在药品的使用上给予一定的方便,出院时适当给部分备用药品。

  3.7 对不同年龄的患者,医护人员理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衣着,对待老同志,在他们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时多与患者家属沟通,通过大家的努力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中青年患者,及时让他们知晓病情,制定及时、详细地诊治措施,争取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健康地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4 小结
  
  患者入院后,面对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大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直接关系着诊治的效果。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不同单位的患者,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才能使患者的心情感到愉快、心理得予放松,诊治效果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 查晓鹃.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带教[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6):41.

  [2] 刘春梅.老年干部疗养员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6,4(15):129.

郑丽萍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