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贲门癌的胃肠双对比造影X线征象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388 日期:2025-09-15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贲门癌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早期贲门癌的X线表现。结果 36例患者在钡餐造影检查中,主要表现黏膜异常增粗、紊乱、肥大,钡剂通过贲门缓慢,贲门痉挛,黏膜纠集、中断,局部呈结节样或大小不一的颗粒状阴影等。结论 双对比造影时体位变换和流动技术的合理应用及胃泡充气良好是诊断早期贲门癌的关键技术,仰卧左前斜→右侧位的动态观察方法是早期贲门癌不可缺少的流动观察体位。

【关键词】 贲门癌 X线征象 流动技术

贲门癌早期阶段,因病变局限表浅,加之胃底贲门部解剖结构特殊,黏膜皱襞排列不规律,又缺乏蠕动,并高居于肋弓下,难以加压检查,易被误诊。本文通过分析一组早期贲门癌在双对比造影下的X线表现,对贲门癌的早期诊断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病例36例,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36~66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反复反酸嗳气,消瘦等。其中28例有吞咽不适或梗阻感,8例无进食梗阻症状。

  1.2 检查方法 患者立位用10 ml温水送服产气粉1包,嘱患者勿呃气,连续吞服浓度为200%(W/V)的稀钡剂。所有病变均使用美国长青公司胃肠机,行食管、胃气钡双对比造影。采用仰卧左前斜→右侧位的动态观察方法,反复观察贲门口的形态,钡液沿胃小弯下行的走向,贲门区前后方粘膜面的隆起或凹陷病变的存在。

  2 结果
  
  分析本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我们认为,贲门癌早期X线主要表现有下列几种:(1)贲门正常形态消失,黏膜皱襞不规则的增粗、扭曲及破坏、中断,呈息肉样或数个小颗粒样阴影,并可见小的模糊钡斑或异常积钡;(2)食管下端短暂性停顿,钡剂通过贲门迟缓,正常贲门形态消失,贲门管扩张度差,痉挛狭窄,钡剂通过贲门管进入胃时呈不规则喷射状、分流现象;(3)胃底软组织肿块影;(4)胃底小弯僵硬短缩。

  3 讨论
  
  贲门癌在我国是仅次于胃的癌变的第二好发部位,占早期胃癌的15.1%。国内目前早期贲门癌发现仍不多,误诊率较高。本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或症状不明显,查体常无特殊发现,临床诊断相当困难。对中年人食管或胃部存在种种不适症状者,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可能,并做详细检查。贲门癌的诊断:贲门部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通常是指以贲门为中心周围2.0~2.5cm的区域。发生在这一区域的胃癌称为贲门癌。贲门癌的发生部位多以小弯为中心(79%)。从大体形态上,形成溃疡的BorrmannⅡ、Ⅲ型癌占85%(前者为21%,后者为64%),其它各型所占比例较少。病理学类型以中主分化型腺癌为主(69%)。
  
  贲门癌侵及食管者占86%,其中范围在1cm以内者占35%,1.1~2.0cm占17%,2.1~3.0cm占24%,3.1~4.0cm占13%,4.1cm以上者占11%。大体形态不同,贲门癌向食管浸润的浸润距离也有差异,限局型癌几乎都小于2cm,而浸润型癌超过3cm者并不少见。
  
  贲门癌的发病率较高,但早期发现率却很低,误诊率较高,多数病人发现时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疗效差。随着X线检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应用,对贲门癌的早期发现率有较大的提高。甚至能检出<5mm的微小病灶。本文36例中除4例为小平坦型漏诊外,均经双重对比检查发现。检查时,令患者反复翻转身体,使贲门部钡剂涂布良好,仔细观察贲门部情况,并于透视下进行多种体位摄片,是发现早期贲门癌的关键手段。


  
  早期贲门癌黏膜皱襞失去正常形态,黏膜面失去均匀钡染的特点,呈云状、不规则颗粒状,或无序的网格状,主要因为早期贲门癌病变位于黏膜溃烂脱落及纤维组织增生使黏膜表面凹凸不平所致。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较明显的溃疡及充盈缺损。仰卧左前斜位贲门正面可以清晰显示贲门区黏膜表面的结节,因贲门下面观形态恒定,位置高,没有小肠重叠,可以多次重复观察,故结合流动技术,透视下跟踪钡剂流动,反复观察,可发现小的隆起、凹陷性病灶、早期黏膜改变,尤其早期贲门癌未侵及食管下端时,贲门区正面观往往是发现病变的唯一投照体位。
  
  贲门癌最常伴有食管下端受侵。立位右前斜双对比像对于判定癌肿向食管浸润距离较佳。病变早期多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由于癌组织向周围不同程度的浸润增生,致使管壁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倾向。这时管腔扩张度尚无明显改变,采取大口吞钡的方法,结合流动技术跟踪观察,可以见到食管里面短暂性停顿,为早期食管癌的第一信号[1],其价值不容忽视。随着浸润程度的增加,硬化程度渐趋明显,多数先表现为一侧管壁的局限性僵硬段。结合专门的呃气、深呼吸及多轴位观察,一般不会漏诊。当病变局限于贲门管时,因贲门管本身属生理性狭窄,故当贲门管出现早期癌变时,多易漏诊。但贲门管癌因其管壁僵硬,造成管腔固定,不能扩张及收缩,这时可见贲门管狭窄,出现走行异常抬高、平行等。钡剂通过贲门管进入胃时呈反常形态,如喷射状、分流等。大口吞钡时贲门管扩张度差和(或)痉挛狭窄,这时要高度考虑早期贲门癌的可能。
  
  胃贲门区块影,可在立位胃泡充气时或在右下侧位双对比中被钡液涂布而显示,后者显示病变更直接、全面及清楚。块影大多呈不规则,分叶状,分布在贲门前后方。使钡液流道发生变化。
  
  胃底小弯侧僵硬缩短,多提示有溃疡或胃壁癌性浸润,要在胃泡充气的情况下,采用多个体位仔细观察。
  
  早期贲门癌多为凹陷性病变,X线检查相对较难发现,故对凹陷性病变要仔细观察,必要时要依靠内镜技术进行诊断。近年来由于双对比造影的应用,使贲门部较难发现的凹陷病变也能显示,甚至能检出小于0.5 cm的微小癌。以上改变只有在良好的双对比片上才能发出,有些病例不仅X线检查困难,内镜亦不易发现。因此如有怀疑应配合使用双对比造影,内镜经活检及细胞学检查,综合分析,并定期随访,反复观察,以提高诊断水平[2]。
  
  总之,贲门区是癌肿多发部位之一,也是病变易漏诊的区域,双对比造影时体位变换和流动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胃泡充分充气,多能对贲门癌做到早期诊断,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机会,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参考文献


  [1] 苏 宏,张景容.胃双重造影中透视下观察钡流动对发现病变的意义[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5):250~251.

  [2] 吴良浩.贲门癌双对比造影与内窥镜诊断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2,8(7):401~40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