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评估其护理效果。方法 2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45例)行普通护理,试验组 (n=115例)予以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的效果;观测指标有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就两种护理的观测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评定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 )、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全麻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焦虑、减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围手术期 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手段的延伸与拓展,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理想的状态,降低手术带来的不适,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自2006年起,笔者以舒适护理模式为框架,在单位的所在科室制订了一套适合于全麻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措施,实施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实施的全麻手术患者260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18例,21~77岁;均予以静脉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
1.2 分析方法及观察指标 2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普通舒适护理组)145例,接受普通护理;试验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组)115例,实施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24小时焦虑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剂使用率。采用焦虑测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1 ]评定患者手术前、后24小时是否出现焦虑及其严重程度,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实施药物镇痛的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2]进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评分&>7分者给予药物镇痛。术后苏醒期躁动的评估方法采用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3]:评分&>5分者视为躁动。
1.3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实施步骤
1.3.1 术前舒适护理
1.3.1.1 护士术前探视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介绍术前准备的目的、手术过程及手术预后;耐心解答患者的询问,解除恐惧、焦虑情绪,保证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1.3.1.2 术前护患沟通 手术护士要做好护患沟通,亲自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患者情况,增加患者及亲属对全身麻醉、手术的认识和理解,减少不必要的猜测和担忧。
1.3.1.3 术前患者的行为训练 根据手术类别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作相应的行为训练,指导患者正确摆放麻醉体位,进行术后移动躯体、翻身及功能训练的指导。
1.3.1.4 术前人性化护理 从人性、人情的角度体谅患者的感受,注重人性化护理;告知住院费用的预算,尽力降低、减免住院费用。
1.3.1.5 术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睡眠质量。
1.3.1.6 把舒适护理理念渗透到术前技术操作之中 尽量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体贴周到地为患者实施各种术前技术操作,减低对患者的刺激;各种操作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1.3.2 术中护理
1.3.2.1 术中人文关怀 手术护士到病房迎接患者,患者抵达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热情问候、主动沟通、自我介绍,及时把手术情况与其亲属沟通,使患者家属获得安全感。
1.3.2.2 保持良好的手术环境 保持手术室的肃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手术推车、器械台要平稳无响声,避免无影灯直接照射到患者脸部;各种操作动作轻柔,皮肤消毒时适当提高室温,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手术室温度与湿度应分别调节在24~26℃与50%~60%之间。
1.3.2.3 手术体位的舒适性干预 手术体位要符合麻醉和手术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防止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的躯体不适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妥善安置各种支垫物或支撑物的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缩短患者处于强迫体位的时间;使用约束带时应间断询问患者的感受。
1.3.2.4 术中医护人员配合 术中医、护人员要配合默契,器械护士稳、准、轻、快、精地配合手术,保障手术顺利实施,缩短手术时间。
1.3.2.5 术中患者生理指标的监测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置异常情况,确保手术安全实施。
1.3.3 术后护理
1.3.3.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手术护士亲自将患者送至病房,用细微的护理来表达对患者的关怀;帮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帮助患者降低术后大、小便习惯改变带来的不适,适时给予导尿、通便;注意患者的保暖,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
1.3.3.2 严密观察患者复苏情况 尚未复苏的患者,要保持气道通畅,严密注意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防止残留的麻醉药物引起呼吸抑制。
1.3.3.3 术后心理舒适性干预 全麻清醒后护士应及时安慰患者。手术情况特殊者,应耐心解释,以免引起患者的疑虑;重视、加强亲情护理。
1.3.3.4 患者体内内置管道及留置物的处置 采取正确的引流体位保证引流管的通畅,管道要妥善固定,防止牵拉、扭曲、刺激伤口加重疼痛;注意保持引流管的清洁。
1.3.3.5 减低术后疼痛 使用转移注意力和娱乐的方法,减轻一般的疼痛;对疼痛耐受力差的患者给予药物镇静、安眠;难于耐受的疼痛进行药物镇痛。
1.3.3.6 术后躁动的护理 向患者解释留置的管道会刺激产生不良的感觉,使患者能够理解和配合;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临床表现给予对症处理。发生较为严重的躁动适量给予镇静、镇痛处理。
1.4 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就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焦虑分值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水准定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测评分值的比较 试验组术前焦虑测评分值64±7.67、对照组术前焦虑测评分值89±5.53,术前两组间焦虑测评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2.782,P&<0.01);试验组术后焦虑测评分值为59±5.98、对照组术后焦虑测评分值83±4.12,术后两组间焦虑测评分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3.02,P&<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7.89,P&<0.01)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剂使用率的比较 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χ2值=5.11,P&<0.05),见表1。
表1 普通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术后使用镇痛剂及躁动的发生情况(略)
3 讨论
3.1 舒适护理补充和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4]。患者前往医院的两大需求是治疗和舒适,护理工作包括照顾患者和使患者舒适两项重要内容,要使患者达到相应的舒适状态,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实施相应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依据舒适护理模式理论,开展全麻手术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及护理质量,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麻醉、降低紧张与焦虑,增加对固定体位和疼痛的耐受性 [5]。手术护士对患者进行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护理服务,既增进了患者的被尊重感,又改善了护患关系,调动了患者术中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得以实现[6]。
3.2 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由紧张、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反应,影响手术的焦虑因素很多,诸如手术类型、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性别、年龄、既往手术体会及人格特征的差异、医务人员及医疗环境的影响等。几乎所有手术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为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改变护理模式,从单纯的手术室工作拓展至术前探访、术中护理、术后回访三个方面,使围手术期舒适护理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得到贯通,达到缓解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的目的。研究表明,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经过心理护理准备的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血中儿茶酚胺含量波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减少[7]。
3.3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术后患者对各种刺激呈高敏状态,诸多有害刺激均可诱发和加重苏醒期躁动,最常见的诱因有术后疼痛、不适的体位姿势、术后留置的管道、手术创伤。针对诱发苏醒期躁动的有害刺激作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8];例如,手术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拔除气管导管、清除患者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能有效减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严重躁动的患者要防止因躁动发生坠床、骨折等意外伤害及自伤发生,应由专职护士看护。
3.4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舒适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缓解患者疼痛的护理措施。本组研究显示开展全麻手术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患者心情相对较为放松、术后躯体不适得到缓解,舒适度有所提高,术后镇痛剂的使用率低于对照组;文献资料也表明,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够减轻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5]。全麻手术的舒适护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既要做好基础护理,还要注重生活护理;术后体位护理也很重要,正确的体位不但可缓解疼痛,还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 ,虽然疼痛的根除有赖于病因治疗,但良好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疼痛的耐受力。
参考文献
[1] 魏 源.多维焦虑评估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30~31.
[2] Huskisson EC. Measurement of pain[J].Lancel,1974,2(9):1127~1131.
[3] Riker RR, Picard JT, Fraser G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for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1999,27(6):1325~1329.
[4] 张 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5~16.
[5] 李福莲,梅逸静,菅福琴,等.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对腹腔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483~484.
[6] 曾世东,沈朝晖.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板,2004,15(5):17~19.
[7] 杨宏宇,林文娟.负性情绪刺激引发神经内分泌反应与注意成绩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1):762~765.
[8] 黄荣杏,李惠兰,钟忠健.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0):125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