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青梅膏治疗急性发作期痔病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698 日期:2025-08-29 来源:论文网

      作者:林晖,孙炼,孙健,虞洁薇,杨文宏,归玉琼

【关键词】 痔;急性发作;青梅膏;外治法

痔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常易反复发作。痔急性发作时以疼痛、便血、水肿、黏膜充血糜烂为主要症状。目前,治疗痔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症状,有症状的痔80%以上可经非手术方法消除症状[1]。对于痔病的治疗,意味着目标应是其症状,而非疾病本身[2]。多年来,本院肛肠科应用经验方青梅膏治疗急性发作期痔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04年6月-2009年6月本院门诊或住院要求保守治疗的急性发作期痔病患者,共96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5.3岁;病程最短3 d,最长11年;混合痔嵌顿24例,炎性混合痔10例,血栓外痔16例。对照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6.5岁;病程最短4 d,最长10年;混合痔嵌顿21例,炎性混合痔11例,血栓外痔14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痔疮诊断标准[3],主要症状为便血、肛门肿胀、疼痛、脱出嵌顿的急性发作期痔病患者;年龄18~65岁。

  1.3 排除标准

  ①非发作期痔病,包括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外痔;②年龄&<18岁或&>65岁;③痔合并肛周脓肿、肛瘘、直肠息肉等;④陈旧性肛裂伴有哨兵痔、皮下瘘、肥大肛乳头者;⑤肠道感染性疾病;⑥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⑦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⑧有外用药物过敏史;⑨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用药前先用温水清洗患处,然后将青梅膏均匀地涂于患病部位,出血或嵌顿痔核应回纳后将适量青梅膏注入肛内,外用纱布覆盖。每日早晚各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药物。青梅膏由青黛、石膏、海浮石、冰片组成,由本院以生药按比例研末加白凡士林调制而成,20 g包装。

  1.4.2 对照组

  用药前温水清洗患处,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均匀地涂于患病部位,出血或嵌顿痔核应回纳后将适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注入肛内,外用纱布覆盖。每日早晚各1次,7 d 为1个疗程。马应龙痔疮膏由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规格:10 g/支,批号040206、051028、081103)。

  1.5 观察指标

  1.5.1 安全性指标

  观察有无灼痛、瘙痒等不良反应,观察皮肤局部有无过敏反应。

  1.5.2 疗效性指标

  以急性发作期痔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作为观察指标,并进行评分,观察主要症状与用药时间的关系,将治疗后第7日作为治疗后疗效积分观察统计时间。评分标准参照“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4]拟定,见表1。表1 痔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评分标准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5],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按照疗效指数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改善,痔核缩小,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疗效指数&<30%。

  1.7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变量资料用Ridit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6.96%。经Ridit分析,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治疗组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平均消除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2 2组急性发作期痔病患者疗效比较表3 2组急性发作期痔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表4 2组急性发作期痔病患者疼痛、便血、水肿消除例数及药物起效时间比较

  3 讨论

  痔病急性发作是肛垫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因辛辣刺激饮食、饮酒过度、便秘、劳累等导致痔黏膜下的动静脉吻合处发生突然开放,浅表痔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同时伴随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痉挛、压力增加和痔静脉丛的扩张,使痔组织营养缺乏,引起痔出血、疼痛、水肿和脱出,继而出现糜烂,甚至坏死,一般主张先采用保守治疗,只有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使用手术治疗。

  中药外用直接作用于痔疮部位,既防止胃酸和消化道酶对药物的破坏,又免除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减轻肝脏负担;直肠下部吸收的药物可直接进入全身循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吸收比口服药快,药效能得到较好发挥。

  本院老中医陈之才教授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出发,治痔当从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选用青黛、海浮石、石膏、梅片(冰片)组成青梅膏外敷治疗痔病,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敛疮止血之功有效改善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促进机体炎症的消散吸收。《开宝本草》认为青黛“……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其性咸寒,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为君药。海浮石味咸、性寒,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为臣药。石膏、冰片消肿止痛、收敛止血为佐使。其中石膏辛,甘,大寒,主清热泻火、收敛生肌,《长沙药解》中认为其“……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常与青黛研粉外用;《本草纲目》记载冰片“通诸窍,散郁火”。诸药合用,行涩兼调,标本同治,共奏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敛疮止血之功,从而达到祛痔除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新庆,黄筵庭,喻德洪.提高对痔的认识,重视痔的诊治[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0,6(3):1-3.

  [2] Charles V Mann.痔的外科治疗[M].王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5.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5]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25-328.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5],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按照疗效指数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改善,痔核缩小,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疗效指数&<30%。

  1.7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变量资料用Ridit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6.96%。经Ridit分析,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治疗组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平均消除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2 2组急性发作期痔病患者疗效比较表3 2组急性发作期痔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表4 2组急性发作期痔病患者疼痛、便血、水肿消除例数及药物起效时间比较

  3 讨论

  痔病急性发作是肛垫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因辛辣刺激饮食、饮酒过度、便秘、劳累等导致痔黏膜下的动静脉吻合处发生突然开放,浅表痔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同时伴随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痉挛、压力增加和痔静脉丛的扩张,使痔组织营养缺乏,引起痔出血、疼痛、水肿和脱出,继而出现糜烂,甚至坏死,一般主张先采用保守治疗,只有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使用手术治疗。

  中药外用直接作用于痔疮部位,既防止胃酸和消化道酶对药物的破坏,又免除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减轻肝脏负担;直肠下部吸收的药物可直接进入全身循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吸收比口服药快,药效能得到较好发挥。

  本院老中医陈之才教授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出发,治痔当从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选用青黛、海浮石、石膏、梅片(冰片)组成青梅膏外敷治疗痔病,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敛疮止血之功有效改善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促进机体炎症的消散吸收。《开宝本草》认为青黛“……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其性咸寒,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为君药。海浮石味咸、性寒,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为臣药。石膏、冰片消肿止痛、收敛止血为佐使。其中石膏辛,甘,大寒,主清热泻火、收敛生肌,《长沙药解》中认为其“……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常与青黛研粉外用;《本草纲目》记载冰片“通诸窍,散郁火”。诸药合用,行涩兼调,标本同治,共奏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敛疮止血之功,从而达到祛痔除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新庆,黄筵庭,喻德洪.提高对痔的认识,重视痔的诊治[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0,6(3):1-3.

  [2] Charles V Mann.痔的外科治疗[M].王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5.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5]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25-32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