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主要症状是由于病灶局部炎性反应和PGs增加而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和不孕,也是患者求治的主要目的。鉴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能最终阐明,迄今,除根治性摘除子宫和卵巢外,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根治手段。无论是药物还是保守性手术均有相当高的复发率,综合各家报道其复发率在8%~62%之间。腹腔镜发明以前,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病变不易发现,到病变晚期,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自腹腔镜用于妇科以来,许多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得以及时发现,药物保守治疗成为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药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低雌激素环境,以达到抑制疾病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雌/孕激素诱发的假孕,达那唑、内美通等引起的假绝经,以及GnRHa所致的药物性垂体切除等,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止痛效果。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改进,难治性卵巢巧克力囊肿、附件切除及病灶清除等保守性手术均可用腹腔镜来完成,手术更为精细,可进行准确分期,使药物治疗受到挑战。近年来发展的免疫发病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获得了很大进展,但至今仍未能完全阐明其真正发病机制,临床上免疫抑制疗法尚不成熟,远非理论上那么有效。据报道猕猴实验发现,在免疫治疗后,病情反而恶化/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一发展性的疾病,其过程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稳定多年不变,而有的却在短期内发展很快。因此,对其处理,特别是关于I~Ⅱ期病变的处理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纵观近年来文献报道,各家对治疗的意见仍有分歧。进一步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开展临床多中心性、前瞻性、大样本、严格病历对照研究,脱离传统治疗观点,更新概念,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月经功能;有周期性雌/孕激素的刺激以及机体免疫反应异常。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前两个条件。如免疫病因在疾病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那么手术治疗仅能起到缩小病灶的目的,而不能抑制病情的继续发展。多数病灶侵犯腹膜表面,肉眼容易看见,但腹膜下和深层的病灶就无法看到。此外,显微镜下的病灶,肉眼和腹腔镜也无法看到,此种显微病灶内含有子宫内膜组织,在各种有关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分化增殖,发展成为各种类型的异位病灶,有的病灶血管内含有内膜碎片,使周围组织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粘连。因此,保守性手术就不能治疗彻底。这些残留的病灶即成为复发的来源。以疼痛作为指标,保守性手术的5年复发率为20%左右,保留卵巢手术的复发率可高达62%,约31%的患者需再次手术,即卵巢摘除后还有10%疼痛复发的可能性。手术治疗后的复发可始于月经周期开始之时,有的病变多次复发,需要多次手术治疗,而何种手术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重复而又安全地施行?其可行性如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手术治疗并不能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病理生理基础,基于此,对药物治疗,特别是对药物和手术的合并应用引起了医学家们高度重视。
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目的
主要为控制症状和解决生育要求,当不能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疼痛时,可以试用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的方案。前已述及,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伴有不孕症,对这一部分患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促进生育能力。一般宜从破坏性最小有利于生育的方法开始,若持续治疗3~6个周期无效,可进一步考虑较为复杂的治疗方案,诱发排卵、宫腔内受精、IVF~ET等助孕技术有助于解决生育问题。治疗的目的与方法如下:
1.控制慢性盆腔痛 排除其他疼痛原因;如可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可试用药物抑制卵巢功能;如药物控制无效,应进一步排除其他病因;改用手术方法。
2.合并不孕的处理 纠正其他不孕的原因;选择破坏性最小的治疗方案;3~6周期无效时,改用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3.大于3 cm的卵巢内膜异位瘤 排除卵巢新生物;挖除异位瘤,用或不用卵巢抑制药物;年轻不孕患者,应尽量保留全部健康卵巢组织。
4.盆腔或生殖道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手术切除;激素抑制疗法。
5.预防复发和无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治疗后获得妊娠的妇女,鼓励母乳喂养,和独生子女政策相背;无生育要求者,选用高效孕激素类的避孕药;轻症或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病变,可暂不处理。
参 考 文 献
[1]张长河,王波军,王银燕. 达那唑与他莫昔芬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6,10(1):16-17.
[2]周应芳,廉玉茹,郑淑蓉. 内美通和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的比较.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6):311-313.
[3]吴献青,林秋华,陶光实,等.异种血管内皮细胞疫苗治疗Lewis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动物模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29: 39-43.
[4]陆开山,吴兴安,窦科峰,等.鼠源性血管抑素对裸鼠种植性肿瘤的抑制作. 中华外科杂志,2002 ,40(8):621-624.
[5]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和设想.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8):478-48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