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散联合氮芥乙醇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688 日期:2025-08-29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白癜风;白蒺藜散;氮芥;外治法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多后天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目前,对白癜风的治疗主要为光化学疗法和光疗法、自体表皮移植、糖皮质激素以及中药治疗,一般采用综合疗法[1-3]。笔者采用白蒺藜冲剂和氮芥酒精联合治疗白癜风42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39例,均为2004年6月-2009年5月期间本院门诊就诊患者。

  1.2 纳入标准

  年龄12~60岁;白癜风临床诊断明确;无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近3个月未系统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制剂,未接受过长波及中波紫外线照射,未使用过致光敏药物;近2周内未外用过糖皮质激素、补骨脂、氮芥等药物;遵从遗嘱,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治疗前详细记录病史。

  1.3 排除标准

  对白蒺藜或氮芥过敏者;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等疾患者;患有严重免疫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4 剔除标准

  在观察期间合并应用其他治疗白癜风药物者;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治疗期间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不计入疗效,但列入安全性评价。

  2 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39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试验组给予白蒺藜散(本院制剂室提供)6 g,每日3次口服;并以氮芥酒精外涂患处,每日2次。对照Ⅰ组给予氮芥乙醇(本院制剂室提供)外涂患处,每日2次。对照Ⅱ组仅给予白蒺藜散6 g,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每个疗程观察疗效1次。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2.2 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性皮肤病学组制定的白癜风疗效标准(草案)[4],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4个等级。痊愈:白斑全部消退,皮肤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50%;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10%~49%;无效:白斑无变化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10%。有效率=(痊愈病例+显效病例)/总病例数×100%。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139例患者中,121例患者完成了试验,18例未完成试验,主要原因为失访7例,涂药刺激11例而自动退出。其中试验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12~49岁,平均(24.3±3.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11.2±2.7)月,其中病程&<1年26例,≥1年16例;寻常型32例,节断型10例;完全型30例,不完全型12例;进展期29例,稳定期13例。对照Ⅰ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2~49岁,平均(24.3±3.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11.22±2.67)月,其中病程&<1年21例,≥1年19例;寻常型30例,节断型10例;完全型31例,不完全型9例;进展期27例,稳定期13例。对照Ⅱ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12~49岁,平均(24.3±3.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11.22±2.67)月;其中病程&<1年21例,≥1年18例;寻常型31例,节断型8例;完全型29例,不完全型10例;进展期28例,稳定期11例。经统计学分析,3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2 临床疗效(见表1~表5)

  表1 121例白癜风患者不同部位皮损疗效比较表2 3组白癜风患者不同部位皮损疗效比较表3 121例白癜风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疗效比较表4 3组白癜风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疗效比较表5 3组白癜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3 不良反应

  11例患者涂药后局部出现糜烂、渗液(试验组6例,对照Ⅰ组5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但自动退出试验。

  4 讨论

  中医认为,白癜风的病因大多因患者素体阴虚,肝气郁结,或感受六淫之邪,阻于皮肤,致气血不和,血不养肤所致。《本草纲目》记载:白蒺藜甘、温、无毒,用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后断根,服至半月时,白处见红点,即预示有效。白蒺藜主要成分含刺蒺藜苷、紫云英苷、山柰素以及少量的挥发油及油质。涂氏等[5]研究发现,刺蒺藜的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具有混合性激活作用,说明它既能促进底物与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的结合,促进黑素产生,又能提高酶的活性。氮芥是临床上应用较早的一种烷化刺(又称烃化剂),其特点是结构中存在着性质活泼的烷化基团,使其化学性质活泼,能使细胞中的DNA或蛋白质中的氨基、硫基、羟基、羧基等交叉脱结或脱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可使核碱配对错码,引起DNA结构功能受到损害。Brazzelli等[6]应用窄波紫外线治疗60例白癜风患者,发现患者年龄小于20岁、发病部位头面部以及病程短的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显示,不同部位疗效对比,显示头面部位疗效优于躯干和四肢部位,这可能与头面部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较长有关。我们观察进展期皮损疗效也优于稳定期皮损,考虑这可能与进展期时皮损部位黑色素的活性较稳定期高有关,这提示白癜风患者需早期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道生,张秀.胸腺肽联合复方补骨脂酊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1):12-13.

  [2] 曾田青,陈建军.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35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24):111.

  [3] 杨永茂,杨桂兰,杜华,等.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3):187.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5] 涂彩霞,任凤,林熙然.47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及酶动力学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6):456-458.

  [6] Brazzelli V, Antoninetti M, Palazzini S, et al.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variants influencing the clinical response of vitiligo:study of 60 cases treated with ultraviolet B narrow-band phototherapy[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7,21(10):1369-137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