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正国,刘加升,张立光,孟昭旭
【关键词】 清肠汤;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保留灌肠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是外科急腹症之一,是因腹腔内粘连而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约占肠梗阻的40%~60%[1]。AIO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且病情轻重差异性大,轻者仅表现为腹痛、腹胀,重则出现肠绞窄坏死,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加之病情常反复发作,处理困难,因此,本病的防治是普外科的难题之一。2008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自拟清肠汤保留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2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1例观察病例为本院腹部手术后的肠梗阻患者,随机(用掷硬币法)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16~77岁,平均48岁;其中胆囊切除术6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10例,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癌根治术7例,子宫切除术3例,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10例,炎性肠穿孔手术3例,肝脾破裂修补(脾切除)术3例,阑尾切除术10例。对照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15~76岁,平均47岁;其中胆囊切除术7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11例,胃大部切除术8例,子宫切除术6例,肠破裂修补术9例,阑尾炎切除术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中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2]:①术后腹痛、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停止;②腹部可见肠形和蠕动波;有压痛,无腹膜刺激征;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③X线立位或侧位摄片可见气胀肠袢和液平面;④排除具有手术指征的绞窄性肠梗阻和其他急腹症。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清肠汤保留灌肠。药物组成:大黄10 g,枳实12 g,厚朴12 g,莱菔子12 g,木香10 g,桃仁15 g,红花12 g,金银花15 g,赤芍12 g,蒲公英25 g,党参30 g,白术12 g,茯苓12 g,甘草6 g。由本院中药房用自动煎药机加工成无渣液态袋装,150 mL/袋,共2袋。给予清肠汤300 mL加热至38 ℃,低压保留灌肠,每4 h灌肠1次。
2.2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肠梗阻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排气、排便,体温、血象、血液生化及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显效:腹痛减轻,恢复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体温、血象、血液生化及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有效:腹痛减轻,有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体温、血象、血液生化及腹部X线影像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体温、血象、血液生化、腹部X线影像均无改善,甚或加重。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等指标比较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等指标比较(—x±s,h)
组别 例数 腹痛腹胀
缓解时间 肛门排气
时间 肛门排便
时间 食欲恢复
时间
治疗组 52 16.25±6.24* 30.91±8.13* 38.89±7.86* 128.93±30.32*
对照组 49 21.75±8.26 42.52±9.39 56.97±8.37 177.52±33.6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3.2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2 21 18 9 4 92.3*
对照组 49 13 14 10 12 75.5
4 讨论
AIO属中医学“关格”、“肠结”、“腹痛”、“积聚”等范畴,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理机制为术后肠腑气血不畅,气血瘀阻,腑气不通,升降失常,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肠。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本病以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拟以清肠汤保留灌肠。方中大黄苦寒泻下、破瘀散结;枳实破气止痛、消痞散结;厚朴宽肠理气、降逆平喘;炒莱菔子消食化痰、降气平喘;木香行气止痛、健中消食;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同时桃仁润肠通便,与大黄合用,除泻下通便外,还可活血通络,防止肠粘连的发生;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有时单纯的理气或攻下均不能获得理想疗效,需攻补兼施。我们加用党参补中益气,茯苓、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脾益气生津、和中缓急,以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诸药合用,共奏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健脾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可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改善胃肠道微循环,而且还能改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排泄肠道内细菌和毒素,避免止酸剂和肠肽的毒副作用,有效缓解中毒性肠麻痹,提高患者对胃肠营养的耐受性[4]。枳实可加强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持续时间,从而使小肠平滑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增强,更加有力地清除小肠内容物,促进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5]。厚朴煎液对家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且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不因加热而被破坏[6]。莱菔子的中药水煎剂对大鼠胃排空、肠推进均有一定的作用,证明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7]。木香有促胃动力作用,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赤芍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受损、结构破坏造成的影响,并有利于消除和排泄有害的病理产物。蒲公英可加快肠道传输,但对胃动力无明显影响[8]。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9]。
中药煎剂灌肠治疗,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有效成分吸收较快,显效迅速,且与中药口服具有同等的灵活性,可随症加减。直肠给药后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影响胃肠道神经系统的物理和化学感受器,对结肠平滑肌产生直接的调控作用,促进肠道蠕动而产生自主性排气、排便反应。
本观察结果显示,清肠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总有效率可达92.3%,起效快,可加速患者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禁食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尽快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剧烈腹痛,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呕吐物为血性,休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发热及白细胞显著增高,腹膜刺激征或腹腔有血性渗出液等绞窄表现时,要立即中转手术。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4.
[2] 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8-59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S]. 1997:61-62.
[4] 陈德昌,景炳文,陈基岱,等.大黄对内毒素所致肠源性感染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4,3(2):84.
[5] 王翠芬,杨德治,魏义全,等.枳实对大鼠胃肠电活动影响的初步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0(3):153-154.
[6] 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71.
[7] 朱金照,冷恩仁,桂先勇,等.白术、藿香等中药对胃排空、肠推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1.
[8] 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等.15味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筛选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5):436-438.
[9] 张仁岭,张胜华,冯寿全.四君子汤加味对胃肠道手术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J].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