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历秀云,盖俊峰,袁立新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甲氨蝶呤;中药汤剂;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近年来,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笔者采用甲氨蝶呤(MTX)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保守性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95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内出血,肝、肾功能正常,无造血系统疾病,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5 000 IU/L,盆腔包块≤4 cm。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6.7±3.0)岁;停经天数37~77 d,平均(54.8±9.5)d;血β-HCG值280~4 380 IU/L,平均(2 984.2±1 232.3)IU/L;盆腔包块直径0.8~4.0 cm,平均(2.6±0.7)cm。对照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27.0±3.6)岁;停经天数35~76 d,平均(52.8±15.5)d;血β-HCG值357~4 300 IU/L,平均(3 053.2±1 191.2)IU/L;盆腔包块直径0.6~4.0 cm,平均(2.2±0.8)cm。2组患者平均年龄、孕次、产次、停经时间、输卵管包块直径和血β-HCG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MTX 1 mg/kg,单次肌注;同时口服中药治疗。处方:桃仁、当归、赤芍、生地黄、红花各15 g,大枣20 g。若附件区有包块加莪术10 g、三七15 g,若包块内原始心管搏动,加蜈蚣10 g、水蛭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直至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肌注MTX第3日起,每隔3 d复查1次血β-HCG,若给药4~7 d内β-HCG下降&<15%或仍上升,则第7日第2次肌注MTX 1 mg/kg,至β-HCG下降≥15%时改每周测1次,直至正常。对照组只用MTX 1 mg/kg肌注,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2组患者自觉症状、生命体征、有无内出血、药物不良反应、2组病例重复肌注MTX例数、治愈率、血β-HCG下降≥15%所用时间及降至正常所用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所用时间。临床症状消失,血β-HCG&<5 IU/L,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为保守治疗成功;治疗过程中输卵管破裂发生内出血,治疗7 d血β-HCG持续不降或升高,包块增大、腹痛加剧、最终开腹手术者,均视为保守治疗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 组重复用药及治愈情况
观察组重复用药5例,对照组13例,2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5例保守治疗失败,3例是重复用药患者,2例发生腹腔内出血,出血量分别约500~1 000 mL;3例血β-HCG持续升高放弃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成功43例,成功率89.6%。对照组9例保守治疗失败,6例是重复用药患者,4例发生内出血,出血量在400~1 000 mL之间,4例β-HCG持续上升,1例主动放弃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成功38例,成功率80.9%。2组保守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输卵管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用药次数及成功率比较
2.2 2组包块消失及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下降正常所用时间比较(见表2)表2 2组输卵管妊娠患者血β-HCG下降情况及包块消失所用时间比较
2.3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出现恶心、皮诊,1例发生腹泻,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4例恶心,2例口腔麻木,2例一过性白细胞减少,经处理后症状好转。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越来越多的异位妊娠得到了保守治疗的机会[1]。传统的保守治疗标准:盆腔包块最大直径&<3 cm,血β-HCG值≤2 000 IU/L,超声未见胚胎原始心管搏动[2]。在本次观察中,我们采用MTX配伍中药治疗,放宽了保守治疗的指征,对盆腔包块≤4 cm,血β-HCG≤5 000 IU/L而未发生输卵管破裂者,均采取保守治疗,
变学指标的变化。②2组患者均于用药前后观察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及纤维蛋白原(F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