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508 日期:2025-08-17 来源:论文网

       作者:胡剑卓,陈跃飞,彭素娟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肾安汤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肾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也是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延缓其病程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安汤治疗DN患者4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照,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本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的住院和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查随机表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3~68岁,平均(54.3±3.2)岁;糖尿病病程4~24年,平均(10.2±2.3)年;合并高血压23例,冠心病6例,神经病变5例,眼底病变12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1岁,平均(55.4±3.3岁)岁;糖尿病病程3~25年,平均(11.1±2.4)年;合并高血压22例,冠心病7例,神经病变4例,眼底病变10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分期标准

  全部病例依据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采用国际通用的Mogensen制定的分期标准[2]均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Ⅳ期):有确切的2型糖尿病病史,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0 μg/min或持续24 h尿蛋白>0.5 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压增高。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肾脏损害而出现的蛋白尿。

  1.3 治疗方法

  2组病例均给予基础治疗:饮食总热量25 kcal/(kg?d),优质低蛋白饮食0.6~0.8 g/(kg?d)。运动治疗方案规定在低或中等强度。控制空腹血糖用胰岛素诺和灵30 R皮下注射(剂量随血糖水平调节)。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加用阿卡波糖50 mg口服,3次/d;苯那普利10 mg口服,1次/d;潘生丁10 mg口服,3次/d。血压控制不理想者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使血压维持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水肿明显者加用双氢克尿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安汤(黄芪30 g,人参15 g,当归10 g,升麻3 g,柴胡5 g,丹参20 g,山药20 g,芡实15 g,淫羊藿10 g,巴戟天10 g,凤尾草10 g,山楂15 g,甘草5 g)。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2个月。

  1.4 观察指标

  检测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肝(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UAER。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4]制定近期疗效标准。①完全缓解:空腹血糖(FPG)<6.1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8.3 mmol/L,HbA1c<6%,UAER正常,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性,或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肾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FPG<7.2 mmol/L, 2 hPG≤10.8 mmol/L,HbA1c<8%,UAER较治疗前下降>40%,尿常规检验查蛋白减少2个“+”,或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改善≥40%。③有效:FPG<8.3 mmol/L,2 hPG≤11.1 mmol/L,HbA1c和肾功能有所改善,UAER或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40%,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40%。④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无改善或反加重。

转贴于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2组D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42,P<0.05

  2.2 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HbA1c、BUN、SCr、UAER、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HbA1c、UAER、24 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下降(P<0.05);BUN、SCr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其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DN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治疗组治疗后TC、TG、HDL-C、LDL-C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TC、LDL-C有显著改善(P<0.05);TG、HDL-C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其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表3 2组DN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略)

  3 讨论
  
  DN属中医之“消渴”、“水肿”等范畴,早在《杂病源流犀烛》即有“有消渴后身肿者,有消渴面目膝肿小便少者”的描述。历代医家多究因于阴虚内热。然而,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DN单以阴虚内热不能概括其病机,因消渴病程日久,多有气血阴阳及脏腑亏虚,常见脾肾不足、瘀浊内阻。故肾安汤方用黄芪、淫羊藿益气健脾补肾为君;人参、白术助黄芪健脾益气,巴戟天温补肾阳,山药、芡实为脾肾双固之药共为臣;佐以当归、丹参、山楂活血化瘀,升麻、柴胡引清气以上行,凤尾草导湿浊而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融健脾补肾、升提固摄、化瘀行水于一体,温而不燥,补而不腻,切中病机。

  本观察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安汤治疗DN具有较好的降低尿蛋白、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且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其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6-17,429-430.

  [2] Mogensen CE. Management of early nephropafthy in diabetic patients[J]. Annu Rev Med,1995,46:7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8.

  [4]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5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