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小儿;双清止咳口服液;清热化痰
双清止咳口服液由鱼腥草、黄芩、浙贝母等药味组成,主要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2006年5月-2007年5月,笔者采用双清止咳口服液对10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儿,符合《实用儿科学》[1]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并依据《中医儿科学》[2]辨证为痰热壅肺证。将208例患儿随机分为双清止咳口服液治疗组与急支糖浆对照组,每组104例。治疗组:男58例,女46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2岁,其中<1岁者28例,1~3岁者36例,>3~6岁者21例,>6岁者19例;均有咳嗽,发热48例,喘憋24例,痰鸣90例,肺部可闻及啰音94例,咽红肿74例,舌质红98例,舌苔黄92例。对照组:男56例,女48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3岁,其中<1岁者30例,1~3岁者32例,>3~6岁者24例,>6岁者18例;均有咳嗽,发热46例,喘憋22例,痰鸣88例,肺部可闻及啰音95例,咽红肿69例,舌质红99例,舌苔黄87例。2组性别、年龄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抗生素,酌情予退热药、吸氧、支持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双清止咳口服液(本院制剂中心提供,批号060421,规格:250 mL/瓶,每1 mL含原药材1.2 g)口服,每次<1岁5~10 mL,1~3岁10~20 mL,4~6岁20~30 mL,>7岁30~40 mL,每日3次;对照组予急支糖浆(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生产,批号:88060149,规格:100 mL/瓶)口服,每次<1岁3~5 mL, 1~3岁5~7.5 mL,4~6岁10 mL,>7岁15~20 mL,每日3次。2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痊愈:服药5 d内咳嗽及相关症状消失;显效:服药5 d内咳嗽及相关症状基本控制;有效:服药5 d内咳嗽及相关症状改善;无效:服药5 d内咳嗽及相关症状无变化。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差异比较用χ2检验。
转贴于3 结果
见表1~表3)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P<0.05表2 患者异常舌象改善情况2组比较(略)表3 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以咳嗽、气促、喉中痰鸣为主症,属于“小儿肺热咳喘”范畴。中医学认为,小儿属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外邪及内伤而致病。小儿咳嗽,可因肺气不足、卫外力薄,感外邪致使肺失宣降而发;亦可伤于乳食健运,聚湿成痰,上壅于肺而发,其病理变化多从热化。清肺、化痰、止咳是其主要治疗原则。双清止咳口服液以鱼腥草、黄芩、前胡、浙贝母、杏仁等配伍组方,具有清肺清热、化痰止咳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黄芩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且鱼腥草能增加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黄芩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前胡可使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促进痰液排出;浙贝母、杏仁等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止咳、平喘的作用。诸药配合,集解热、消炎、止咳、化痰于一体,因而能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
本观察结果表明,双清止咳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明显改善患儿发热、咳嗽、憋喘等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对伴舌红、苔黄、咽部红肿的肺炎患儿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132.
[2] 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