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肾宁合剂;类风湿性关节炎;T淋巴细胞亚群
2004年2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慢肾宁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并与芬必得作对照,观察其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诊断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 h(≥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线片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具备以上4条或4条以上者诊断成立。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4例,女38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病程为1.5~12年。对照组40例,男3例,女37例;年龄19~58岁,平均38.5岁;病程为3~11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慢肾宁合剂(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主要药物组成为黄芪、生地黄、阿胶、桂枝、败酱草等,120 mL/瓶),每次30 mL,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芬必得,每次300 mg,每日2次。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关节肿痛、晨僵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APAAP法,试剂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制剂中心提供,均按试剂使用说明操作,并与32例健康人对照(男2例,女30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
1.4 疗效标准
显效:晨僵消失,关节肿痛消失,类风湿因子阴性;好转:晨僵时间缩短,关节肿痛减轻,类风湿因子滴度下降;无效:用药前后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42例,显效18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40例,显效10例,好转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慢肾宁合剂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见表1) 表1 慢肾宁合剂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观察期间,治疗组服药后无不适感,对照组有9例出现恶心欲吐,胃脘部不适。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类风湿致病因子侵犯关节和周围组织为主的结缔组织疾病,以慢性对称型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其病因至今不明。近年研究普遍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多种因素(如外界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神经精神等)有关,同时机体免疫系统参与了这一病变,还会引起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的变化。西医主要应用消炎止痛药、细胞毒药物、激素等,但长期用药会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顺应性较差。而中医药治疗显示了较好的研究前景。
慢肾宁合剂主要含黄芪、生地黄、阿胶、桂枝、败酱草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供应,故能缓解晨僵,减轻关节肿痛,降低类风湿因子的滴度。T淋巴细胞是体内主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和效应细胞,CD4 T淋巴细胞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协调细胞相互作用,激发免疫应答,CD8 T淋巴细胞抑制免疫应答。本观察结果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D4 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CD8高于健康对照,CD4/CD8明显降低,提示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而慢肾宁合剂可提高血中CD4 T淋巴细胞比例,使CD8 T淋巴细胞比例下调,CD4/CD8比值趋于正常,即使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表明慢肾宁合剂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