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膀胱肿瘤;丝裂霉素;透明质酸酶;膀胱灌注
【关键词】 膀胱肿瘤;丝裂霉素;透明质酸酶;膀胱灌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99908/200406丝裂霉素加透明质酸酶组66(男42,女24)例,年龄25~78(平均56.8)岁;肿瘤单发55例,多发11例;初发60例,复发6例;病理诊断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按WHO标准病理分级:G1级48例,G2级18例. 临床分期:Ta期4例,T1期46例,T2期16例. 单纯丝裂霉素组(对照组)52(男39,女13)例,年龄22~76(平均58.2)岁;肿瘤单发38例,多发14例;初发47例,复发5例. G1级27例,G2级25例. Ta期3例,T1期31例,T2期18例. 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两组患者在肿瘤数目,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手术方法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丝裂霉素+透明质酸酶组:肿瘤切除术后2 wk开始用丝裂霉素(20 mg)+透明质酸酶(3000 U)+生理盐水40 mL经尿管注入膀胱,每15 min变换一次体位,保留2 h后排出. 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至1 a. 单纯丝裂霉素组:肿瘤切除术后2 wk开始用丝裂霉素(20 mg)+生理盐水40 mL膀胱内灌注. 灌注方法及疗程与丝裂霉素+透明质酸酶组相同. 所有病例术后均定期复查血、尿常规,每3~6 mo作一次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2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平均24)mo. 丝裂霉素+透明质酸酶组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12%(8/66). 单纯丝裂霉素组有15例复发,复发率为29%(15/52). 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11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的患者中丝裂霉素加透明质酸酶组6例,单纯丝裂霉素组5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3讨论
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复发率高,术后2 a内复发率可高达50%~70%,有30%~40%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加或浸润能力增强[1]. 因此,如何预防膀胱癌复发是提高膀胱癌治疗水平的关键. 在目前众多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措施中,仍以膀胱内灌注抗癌药物最为有效和实用. 丝裂霉素被认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膀胱内灌注药物之一,但文献报道其肿瘤复发率仍高达22.0%~46.9%. 我们应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肿瘤复发率为29%. 为了探讨提高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我们在应用丝裂霉素行膀胱灌注的同时,加用3000 U的透明质酸酶,取得良好的效果. 肿瘤复发率仅为12%,明显低于单纯丝裂霉素组的29%,与Hobarth等的报道基本一致. 该方法近期效果明显,副作用少而轻,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并且透明质酸酶增强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作用机制仍需深入地探讨. 本实验结果表明,丝裂霉素加透明质酸酶膀胱灌注比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能更有效的预防膀胱癌的复发.
【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 泌尿外科学[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4:952-953.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