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血尿ET┐1变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894 日期:2025-03-14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作者:刘晓渭 朱妙珍 王汉民


【关键词】 内皮素
  关键词: 内皮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按照第二届中华肾脏病学术会议(1985年)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标准,慢性肾炎组(CGN)3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排除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全部病例均行肾穿刺活检.38(男22,女16)例患者,年龄(37±12)(14~62)岁.另设健康血尿对照组(C1)20(男13,女7)例,年龄(33±7)(22~48)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健康肾组织组(C2)10例(男性),年龄(27±6)(21~138)岁,均为肾移植供肾,全部经开放肾活检证实为正常肾组织.
  
  1.2 方法 ①尿标本:按常规方法留取24h尿液,防腐剂为6mol・L-1 盐酸10mL,摇匀后取5mL贮于-70℃冰箱保存待测.②血标本:留尿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置于预冷的含有Na2 -EDTA(5g・L-1 全血)及抑肽酶(4u・mL-1 全血)的塑料试管中,充分摇匀,立即离心取血浆贮于-70℃冰箱保存待测.③肾组织标本:取部分肾穿刺活检组织,吸尽血迹,然后用生理盐水洗净,吸干,准确称量.尽快放入1NHACL1mL,略做研磨,之后在100℃水浴中煮沸10min,制成匀浆,4℃3000r・min-1 离心15min取上清,-70℃冰箱保存待测.ET-1药盒购自解放军总医院免疫技术研究所,按药盒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38例患者入院后次日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h尿蛋白定量(Pro),结果如下:Bun(8.1±3.2)mmol・L-1 ;Scr(170.3±86.0)μmol・L-1 1;Pro(2.9±1.3)g・d-1 ;Ccr(53.3±35.8)mL・min-1 .CGN组肾组织及血尿中的ET-1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ab1).相关分析表明,血尿ET-1与Scr,Bun,Pro明显正相关(r值≥0.7312,P&<0.01),与Ccr明显负相关(r值≤-0.60,P&<0.01).   表1 肾组织及血尿中ET-1变化 (略)
  
  3 讨论
  文献报道血ET-1主要来源是肾脏,当肾脏受到各种免疫炎症损害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系膜细胞以及肾小球上皮细胞产生ET-1增加,同时肾小管分泌ET-1增加.在这些部位含有大量ET-1受体,肾脏还是ET-1代谢的主要场所.ET-1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途径在局部作用于肾组织,使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损伤进一步发展加重.我们观察到CGN患者肾组织局部ET-1含量明显增高(P&<0.01),这可能是病肾球内高压,肾功能减退和进行性肾小球硬化的原因之一.这一结果在以往的国内外文献中均未见报道.这一观察结果进一步说明ET-1在CGN发病中确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结果比以往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的结果也更具说服力.我们研究还发现CGN患者血、尿ET-1含量明显增高(P&<0.01),且血尿ET-1与Scr,Bun,Pro明显正相关,与Ccr明显负相关.推测血中ET-1主要来自肾脏,当然,这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而尿ET-1升高则可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分泌ET-1功能及对ET-1重吸收障碍有关.从相关分析的结果中可以推测:血尿ET-1水平与CGN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因而血尿ET-1水平的测定可较好地用于评价肾炎的活动程度,对CGN的诊断、监测CGN的发展及判断CGN的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