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孕产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286 日期:2025-03-08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及治疗
  1临床资料
  199901/200412共收治妊娠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11例,年龄18~40(平均29)岁. 急性发病,病前无慢性病史. 原发病因:失血性休克4例(前置胎盘1例,胎盘早剥2例,异位妊娠1例),妊高症3例,感染2例,羊水栓塞1例,心脏病1例. 分别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心、肝、肺、肾、脑、胃、肠等器官. 其中2个器官衰竭5例,3个器官衰竭2例,4个器官衰竭2例,5个器官衰竭2例. 参照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通过的病情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1分为功能受损期,2分为衰竭早期,3分为衰竭期. 严密观察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等,据发病情况分别给予呼吸支持治疗,抗休克、抗感染,预防和纠正肾衰,治疗脑水肿,保护肝功能和消化功能. 其中10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
  2讨论
  MSOF的死亡率达70%. 早期治疗得当,可以恢复,否则进一步发展为多系统器官衰竭. 随着器官衰竭数目的增多,病死率逐渐升高. 据统计累及2个器官或系统的死亡率为41%;累及3个及3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者,死亡率可高达50%~100%[1-4]. 因此,在器官功能受损和衰竭早期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失血性休克是孕产妇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有4例发生失血性休克. 其死亡原因是急性出血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引起微循环淤滞或衰竭,致使心功能、肺功能及肾功能衰竭,最后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所以,及时、尽早补充血容量,增加器官灌注量,改善微循环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脉博、呼吸、血压、尿量、尿相对密度,常规集中输林格氏液500~1000 mL,据失血量补充一定量的血液. 输液速度控制在20~30 min进液500 mL,至心率、呼吸减慢,血压回升,有尿或尿量增加,尿相对密度在1.020以上继续快速输液,直至尿量&>30 mL/h,尿相对密度&<1.020,据化验结果来调整液体种类. 注意酸碱平衡. 若无尿,或尿量不增加,应用甘露醇或速尿了解肾功能. 本资料显示休克在2~5 h内纠正者,由休克引起的脏器功能障碍大都逆转,本资料4例全部治愈.
  妊高征为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在孕产妇的死因中居第3位[5]. 妊高征可并发心功能及肾功能衰竭、溶血、低血小板、肺水肿等. 本组资料以妊高征为诱因者3例,合并肺水肿、心、肾功能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由于及时降压、治疗肺水肿、纠正心、肾功能衰竭及气管切开等,同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感染诱发MSOF的死亡率达40%~60%[1]. 妇产科感染以厌氧菌多见,故以内毒素休克常见[6]. 本组2例孕妇因感染导致心功能衰竭、呼吸系统功能衰竭、血液系统功能障碍及酸中毒等. 1例经积极控制,早期足量、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等处理痊愈出院. 另1例因产褥期合并肺部感染,且未积极治疗,高热不退并发呼吸衰竭,收入我院呼吸内科抢救,当患者复苏后出现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min、血氧饱和度&<0.90、血气分析已符合肺受损或衰竭指征. 最后以心脏衰竭、呼吸衰竭、脑水肿、肺水肿、败血症而死亡. 所以若发生感染,应足量有效的应用抗生素,防止MSOF发生.
  羊水栓塞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羊水栓塞导致的急性肺心病及左心功能衰竭,肺毛细血管血气交换功能失调,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及多脏器功能损害. 其治疗原则是解痉、降压、抗过敏、纠正缺氧、解除肺动脉高压、抗休克、防治DIC、预防心功能衰竭及其他器官的功能衰竭. 本组1例羊水栓塞患者,以孕38 wk妊高征收入院,突然发生下腹疼痛及阴道出血,随后出现烦躁、抽搐、昏迷,立即抢救同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子宫不收缩,且出血不止. 同时并发呼吸、循环、血液、神经及泌尿5个系统功能衰竭,经呼吸支持、抗休克、纠正DIC、心衰及呼衰等治疗,同时结扎双侧子宫动脉等处理后病情控制,转入高危病房第5日清醒. 输血总量达10 000 mL以上. 这期间各项化验指标均支持DIC.
正常妊娠时,心脏负担明显增加,妊娠合并心脏病时,常出现心功能不良,极易发生心衰. 本组1例孕妇合并心肌炎,心电图提示心功能异常,入院后积极给予护心治疗,剖宫产终止妊娠时发生心衰,经抢救转危为安. 后转入心内科治疗.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妇产科学(7年规划教材)[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7-224.
  [2]王今达,王宝恩.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6):346.
  [3]阎波,戴行锷. 中华急诊医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10-25.
  [4]陈叙,张春红. MODS的诊断[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6):325.
  [5]顾美皎. 临床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0-421.
  [6]DeChney AH, Pemoll ML. 现代妇产科疾病诊断及治疗[M]. 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87-59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