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颅脑损伤
【关键词】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
0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置管后并发肺部感染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类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康复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0/2004年对68例重型颅脑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8(男51,女17)例,年龄15~72(平均38.3)岁,年龄18~69(平均40.3)岁. GCS记分3~5分47例,6~8分27例,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16例,长期吸烟者21例. 结果68例中47例于气管切开后4~75 d拔管,恢复生理气道,死亡18例.
2护理措施
2.1气管切开后的观察① 皮下气肿是常见的并发症,本组4例均发生颈部增粗伴有呼吸困难,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② 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当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提示呼吸道梗阻,必须彻底吸痰、雾化吸入,及时翻身拍背,观察有无呼吸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③ 观察痰液及伤口周围的分泌物量及性状,痰液黏稠色黄或有臭味,提示有肺部感染; ④ 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要观察呼吸机的运转及是否漏气.
2.2正确应用吸痰技术选用柔软、多孔、透明的无菌吸痰管,可降低气道损伤的发生率,吸引必须达到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无黏液滞留,吸痰时,在无负压情况下插入吸引管,当达到一定深度后将导管退出1~2 cm,避免损伤黏膜.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各2 min,可有效预防因缺氧而引发的窒息. 对有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的患者不可从鼻腔吸痰. 吸痰时如出现面部口唇紫绀,应立即停止操作. 循环功能差的患者应待呼吸循环功能改善后再吸痰.
2.3保持气道湿化气管切开后吸入的气流由于得不到湿润而使气道过分干燥,传统方法是9 g/L盐水250 mL加入庆大霉素24万u,a糜蛋白酶33.34 μkat. 我们给予气管内滴入4.5 g/L的盐水,3~5滴/min,24 h湿化量250~300 mL. 我们感到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而4.5 g/L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 痰液黏稠可间断给予雾化吸入和蒸气吸入. 嘱患者深呼气,使水分和药物到达远端终未支气管. 若呼吸道阻力增加,但又无分泌物吸出,可行气道冲洗.
2.4控制感染此类患者均可安置在ICU病室,温度保持在20℃~22℃,湿度60%,每日行紫外线消毒,要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对10 d以上机械通气的患者要对口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常规的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适当选择口腔局部用药.
2.5做好心理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由于交流障碍和对死亡的恐惧,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与患者沟通. 注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一般用笔和手势来交流,表达思想. 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 我们还通过家属和亲友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
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68例的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