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涎腺
摘要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 对6例发生于涎腺的导管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 结果 6例涎腺导管癌镜下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按其病理改变分为:①导管原位癌,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结构;②浸润性导管癌,肿瘤侵犯腺体、神经、血管以及相邻的软组织。免疫表型:细胞角蛋白(CK)、癌胚抗原(CEA)、P53蛋白部分阳性,上皮膜抗原(EMA)和c-erbB-2全部阳性,肌球蛋白重链(SMA)、S-100全部阴性。 结论 涎腺导管癌为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据主要是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
关键词 :涎腺;导管癌;病理诊断
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是涎腺起源的高度恶性肿瘤,它的病理形态与其他涎腺肿瘤截然不同,组织形态学类似于乳腺导管癌。该肿瘤少见,多发生于老年人腮腺部位,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发生侵犯、转移,预后差。对6例SD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其病理诊断要点。
1 资料和方法
6例SDC患者的病理资料均来源于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1999―2005年手术切除标本。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52~75岁,平均63岁。肿瘤所在部位:腮腺3例,颌下腺3例。标本用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
免疫组化检测选用即用型单克隆抗体,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S-100蛋白、肌球蛋白重链(SMA)、P53蛋白、c-erbB-2抗体为上海长岛公司产品,采用EVISION二步法。
2 结果
2.1 镜检 光镜下涎腺导管癌表现类似于乳腺导管癌,癌组织边界不清,向周围组织浸润(图1),肿瘤上皮向导管内增生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并可形成粉刺样坏死(图2)。各种结构在不同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肿瘤细胞可突破基底膜,侵犯到导管外。瘤细胞体积较大,多边形,界限清晰,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大深染,核仁清晰,核分裂多见。肿瘤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可见玻璃样变性。4例有神经侵犯(图3),4例颈淋巴结清扫者3例有淋巴结转移。
图1 肿瘤似浸润性导管癌(苏木精-伊红染色,×100) (略)
图2 粉刺样坏死(苏木精-伊红染色,×100)(略)
图3 肿瘤组织侵犯神经(苏木精-伊红染色,×100) (略)
图4 上皮膜抗原(EMA)染色阳性(×100) (略)
2.2 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EMA全部阳性(图4),CK4例阳性,CEA3例阳性,SMA、S-100全部阴性,P53蛋白3例阳性,c-erbB-2全部阳性。
3 讨论
SDC是来源于涎腺导管分泌管或由多形性腺瘤的分泌管恶变而来,首次由Kleinsasser等[1] 于1968年报道。尽管低度恶性的导管癌也有报道,但大多数病例为侵袭性很强的肿瘤。国内于1993年由俞光岩等[2] 首先报道11例。
3.1 临床特征 本病好发于老年男性,一般多见于50岁以上,男女之比为4~5∶1,80%发生于腮腺,60%有神经侵犯,31%有血管内癌栓,59%有淋巴结转移[3] 。本组6例,男女比为4∶2,平均年龄63.1岁,发生于腮腺3例,发生于颌下腺3例,对周围涎腺、肌肉、神经或血管组织侵袭性显著。3例腮腺肿瘤2例伴有面瘫症状并侵犯咀嚼肌、下颌骨,3例颌下腺肿瘤1例伴有舌麻木或运动障碍。颈淋巴结转移率高,本组4例颈淋巴结清扫者3例有淋巴结转移。
3.2 组织学 SDC的组织学相似于乳腺的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这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涎腺恶性肿瘤之处。导管原位癌有4种表现。①乳头状结构:增生的肿瘤上皮向明显扩张的导管腔内突出呈乳头状,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②筛孔状结构:导管内已充满癌细胞,其间有很多空隙如筛孔。③实性型结构:导管腔内充满癌细胞,形成实性团块。④粉刺样结构[4] :实性癌组织团块中央伴中心性坏死。
虽然导管原位癌反映了肿瘤涎腺导管上皮起源,但涎腺导管癌更多见的是浸润性癌,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向周围软组织内浸润。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多见。肿瘤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区域呈玻璃样变。部分SDC有可能来源于多形性腺瘤的导管恶变,极少数的SDC可见明显的梭形细胞,类似于乳腺的肉瘤样的化生性癌。本组6例主要形态呈浸润性导管癌,部分区域实性巢团伴粉刺样坏死似导管原位癌。
3.3 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 结合文献报道和本组6例免疫组化结果,认为免疫组化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①本组病例上皮标记物CK、EMA、CEA阳性,SMA、S-100阴性支持SDC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②Etges等[5] 研究5例SDC发现c-erbB-2过表达与预后差相关,局部侵犯、复发和远处转移都与c-erbB-2 致癌蛋白过表达相关,4例阳性者都在1年内死亡,1例阴性者生存10年。本组6例c-erbB-2全部阳性,随访4例,2例在1年内死亡,预后差,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关于SDC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报道仅有2篇,一项研究认为在9号染色体的短臂2区1带有标记物的杂合性丢失,另一研究发现杂合性丢失发生在6号染色体长臂、16号染色体长臂、17号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
3.4 鉴别诊断 ①转移性乳腺癌:组织学表现与SDC极其相似,仅凭光镜下表现来区别十分困难,可根据乳腺癌多发生在女性,以及乳腺有无病灶来区别。②鳞状细胞癌:SDC和鳞状细胞癌很相似,都可呈巢团状,但鳞状细胞癌没有浸润性筛孔状结构,SDC唾液酸糖蛋白阳性而鳞状细胞癌阴性。③黏液表皮样癌:SDC的实性部分与黏液表皮样癌在病理上很相似,但SDC无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而且高分化的黏液表皮样癌缺乏筛孔状和乳头样结构。④实性型腺样囊性癌:也可出现实性上皮团块伴中心性坏死,但其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细胞小,核分裂少;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SMA、S-100为阳性,而在SDC则为阴性。
3.5 预后 SDC是高度侵袭性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Brandwein-Gensler等[3] 报道104例SDC,33%原位复发,46%远处转移,转移的部位常发生于肺、骨、肝、脑和皮肤,65%的患者在4年内死亡,肿瘤早期即发生转移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参考文献 :
[1] Kleinsasser O,Klein HJ,Hubner G.Salivary duct carcinoma:a group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analogous to mammary duct carcinoma[J].Arch Klin Ohren Nasen Kehikopfheild,1968,192(1):100-105.
[2] 俞光岩,吴奇光,马大权.11例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3,28(3):134-136.
[3] Brandwein-Gensler MS,Skalova A,Nagao T.Salivary duct carcinoma[M]..Barnes L,Eveson JW,Reichart P.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head and neck tu-mours.Lyon:LARC Press,2002:236-237.
[4] Hellquist HB,Karlsson MG,Nilsson C.Salivary duct carcinoma―――a highly aggressive salivary gland tumour with overexpression of c-erbB -2[J].J Pathol,1994,172(1):35-44.
[5] Etges A,Pinto DS Jr,Kowalski LP,et al.Salivary duct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cal profile of an aggressive salivary gland tumour[J].J Clin Pathol,2003,56(12):914-918.
涎腺导管癌6例临床病理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
- 关于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
- 关于可吸收、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
- 乳腺原位癌28例临床浅析
- 关于吡柔比星对HL-60细胞NF-κB p65活性及
- 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CR5、CD4.CD30细胞亚
- 关于带蒂大网膜填塞囊腔术治疗成人多囊肾
- 关于电刺激大鼠束旁核对脚内核神经元自发放
- 关于成年人正常肝尾状叶超声测量
- 关于角化棘皮瘤27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 关于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眼球爆炸伤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有关参数变化
- 关于36例恶性胸腔积液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观
- 关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
-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分析
- 关于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