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角化棘皮瘤,;鳞状细胞癌;,病理组织学;,鉴别诊断
摘要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临床病理学特点,从而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方法 收集27例角化棘皮瘤,标本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合临床情况及病理组织形态对角化棘皮瘤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角化棘皮瘤生长速度快,角质形成火山口样,周围上皮呈衣领样,部分上皮可有不典型增生,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 角化棘皮瘤形态学上有其特点,紧密结合临床可以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关键词 :角化棘皮瘤 ;鳞状细胞癌; 病理组织学; 鉴别诊断
皮肤角化棘皮瘤在诊断上易和皮肤的鳞状细胞癌相混淆,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易造成误诊,导致临床处理上的差异,给患者带来痛苦。为了深入了解角化棘皮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对我院最近几年遇到的27例角化棘皮瘤从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方面进行探讨,以利于更好地掌握其诊断标准,从而与鳞状细胞癌更好的鉴别,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00年―2005年收治的角化棘皮瘤2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最低37岁,最高83岁,平均年龄60岁。所有标本均为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
1.2 方法 整理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资料;镜下观察角化棘皮瘤的形态学特点,并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27例患者,发生在手背9例,面部12例(鼻4例,唇周2例,面颊5例,下眼睑1例),上肢4例,余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灰白、灰红色半球形结节,质地稍硬,部分表现为火山口样溃疡,表面有干痂。
2.2 镜下特点 低倍镜下见到一境界清楚结节,向皮肤表面和真皮内呈膨胀性生长,中央为大量角质栓,呈火山口样,角质栓被乳头状鳞状上皮分隔成多房性,角质栓周边上皮呈衣领样,鳞状上皮有增生,细胞胞质红染,细胞角化,上皮下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在上皮巢内形成脓肿。部分病例鳞状上皮有异型,核分裂象可见。其中1例癌变,向下浸润性生长,至真皮下层。
2.3 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见表1。 表1 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鉴别要点
3 讨 论
角化棘皮瘤通常是孤立性生长,呈半球形,粉红色或肉色结节,多出现在老年人日光暴露的皮肤。直径0.5~2cm,也有一些巨大的结节出现。男女之比约2∶1,大多数病变发生在面部、前臂和手,几乎所有的病变出现在被有毛发的皮肤部位。也有一些少见病例出现在阴茎[1] 、女性外阴[2] 、结膜、指甲下和手掌皮肤。一般认为角化棘皮瘤来源于毛囊漏斗部上皮3] ,其他一些病例可能来源于表面上皮。
典型的角化棘皮瘤,其中心充有角质,呈火山口 样,向内向外生长呈圆形结节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火山口逐渐扩大。早期病变不呈火山口样,表现为鳞状上皮棘层细胞向上生长。进而病灶向下生长,进入真皮到汗腺水平,很少进入皮下组织。如果进入皮下组织,诊断角化棘皮瘤要慎重。但是在面部尤其是唇周,病变可扩展至横纹肌。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病变周边鳞状上皮的衣领样改变,位于火山口样结构的表面,对称分布。较多的病变特征性改变是在瘤细胞巢内出现大细胞,胞质呈玻璃样红染。间质内有各种炎症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有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瘤巢内形成小脓肿。消退期火山口基部细胞大部分已角质化,火山口不再增大,但仍有个别细胞角质化,可出现凋亡细胞形成小灶状结构。底部真皮内有纤维化。有时表面上皮有崩解。
角化棘皮瘤可以有血管和神经的侵犯,但并不能据此就诊断其为鳞状细胞癌。切除的角化棘皮瘤局部的复发与手术损伤有关,与神经侵犯没有相关性[4] 。角化棘皮瘤有时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鉴别过程中,生长速度、结构形态、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等可作为二者的鉴别指标。
角化棘皮瘤有衣领状上皮,肿瘤组织与间质间有清晰的轮廓,而鳞状细胞癌有溃疡,大量核分裂,细胞明显的异型。角化棘皮瘤上皮增生早期可以有较多的核分裂和细胞的异型,但随着病情进展,病变的成熟,这些改变就消失了。火山口样的鳞状细胞增生并不都是角化棘皮瘤的表现,鳞状细胞癌也可出现。因此,火山口样的角质并不是鉴别二者的标准[5] 。角化棘皮瘤火山口外周唇状上皮要有开口,角化物一般不突出开口外,火山口是多房性的(由于表皮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乳头的存在,把火山口分成多房)。
角化棘皮瘤和鳞状细胞癌在组织学上鉴别有困难时,病理工作者应该紧密结合临床,观察其临床表现。如生长较快,支持角化棘皮瘤,但也有生长很快的鳞状细胞癌,可呈角化棘皮瘤型[6] 。如生长扩展至邻近组织时要考虑鳞状细胞癌。角化棘皮瘤可以局部恶变,而且多发生于年龄较大者。角化棘皮瘤较鳞状细胞癌发病年龄低14岁左右。怀疑是癌变的角化棘皮瘤应该多切片,以找到恶性证据。至少1.4的病例会发生恶性转化[7] 。
参考文献 :
[1] 崔炳南,李 理,卢建新,等.阴茎角化棘皮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7):443-444.
[2] Chen W,Koenig C.Vulvar keratoacanthoma:a report of two cases[J].Int J Gynecol Pathol,2004,23(3):284-286.
[3] 回允中主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第8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33-134.
[4] Godbolt AM,Sullivan JJ,Weedon D.Keratoacanthoma with perineural invasion:a report of40cases[J].Australas J Dermatol,2001,42(3): 168-171.
[5] Cribier B,Asch P,Grosshans E.Differentiat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from keratoacanthoma using histopathological criteria.Is it possi-ble?A study of296cases[J].Dermatology,1999,199(3):208-212.
[6] Rudolph R,Zelac DE.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skin[J].PlastReconstr Surg,2004,114(6):82e-94e.
[7] Sanchez Yus E,Simon P,Requena L,et al.Solitary keratoacanthoma[J].Am J Dermatopathol,2000,22(4):305-310.
关于角化棘皮瘤27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