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3例急性胰腺炎看该病的发病特点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5545 日期:2025-03-01 来源:论文网
作者: 宋雅芳 姬爱冬 刘友章


【关键词】 胰腺炎/流行病学;,广东
   摘要: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在广州地区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至2004年9年间所有住院治疗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的分布以及疾病转归和证候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规律和特点。【结果】从时间分布上看,广州地区的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发病季节上看,夏季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少,而冬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从性别分布上看,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的性别比例接近1∶1,男女没有明显差别;从年龄分布上看,20岁以下青少年发病率很低,20~3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40~79岁相对处于一个平台期,发病率有所下降,80岁以上发病率急剧下降;从病程来看,其频数峰值在1周左右,即大多数1~2周内可好转出院;从疾病转归来看,经过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及时救治,72.9%痊愈,病死率为2.9%;从中医证候特点来看,广州地区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表现为肝胆湿热(69.9%),其次为肝郁气滞(11.7%),痰瘀阻络、中脏虚寒和阳明腑实证型最少(分别为7.8%、7.3%和3.4%)。【结论】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在近10年中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中青年;中医证候大部分表现为肝胆湿热型;发病的季节多在冬春寒凉及节假日集中的季节,表明该病发病与地区经济发展后饮食不节的生活方式有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胰腺炎/流行病学; 广东
急性胰腺炎是因胰液分泌异常亢进或胰酶在胰管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局部炎症反应 [1] 。其轻症属于中医“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范畴,重症属于中医“结胸、厥逆”的范畴。为了解急性胰腺炎在本地区的发病规律及特点,以利于采集证据来完善和调整今后的防治对策,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73例患者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的原始资料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4年9年间所有住院治疗的273例急性胰腺炎病例。 1.2 研究方法 在病案室进行检索及查阅,资料完整。共收集到急性胰腺炎病历273份。参加人员均为在校研究生,包括外籍研究生,进行国内外学生共同合作。他们均接受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培训和考核。使用软件为SPSS,所有原始资料均有数码照片存档。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结果见图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至2004年9年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996年累计发 1997胰腺炎发病时间分布图病8例,占2.9%;1997年累计发病10例,占3.7%;1998年累计发病15例,占5.5%;1999年累计发病27例,占9.9%;2000年累计发病33例,占12.1%;2001年累计发病36例,占13.2%;2002年累计发病26例,占9.5%;2003年累计发病69例,占25.3%;2004年累计发病49例,占17.9%。
  2.2 季节分布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季节分布极为明显。1月发病29例,占10.6%;2月发病24例,占8.8%;3月发病32例,占11.7%;4月发病21例,占7.7%;5月发病16例,占5.9%;6月发病17例,占6.2%;7月发病16例,占5.9%;8月发病17例,占6.2%;9月发病25例,占9.2%;10月发病18例,占6.6%;11月发病31例,占11.4%;12月发病27例,占9.9%。结果见图2。
  2.3 性别分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1996年至2004年9年间病房收治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135例,占49.5%,女性患者138例,占50.5%,男女性别在发病率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图3。
  2.4 年龄分布 收入本院的273例病人中没有10岁以下者,其中10~19岁13例,占4.8%;20~29岁49例,占17.9%;30~39岁54例,占19.8%;40~49岁33例,占12.1%;50~59岁36例,占13.2%;60~69岁40例,占14.7%;70~79岁35例,占12.6%;80~89岁10例,占3.7%;90岁以上3例,占1.1%。结果见图4。
  2.5 病程 从病程统计图可以看出,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呈偏态分布,7d的累计百分比为35.2%
  2.6 疾病转归
  2.6.1 疗效标准 [2] 治愈:急性胰腺炎症状、体征消失,淀粉酶正常;好转: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腹痛减轻,淀粉酶正常;未愈:急性胰腺炎症状、体征及淀粉酶均无好转;死亡:生命体征消失。   2.6.2 预后结果 治愈199例,占72.9%;好转61例,占22.3%;未愈5例,占1.8%;死亡8例,占2.9%。
  2.7 证型特点 除去以手术为主者外,在以中医为主治疗的病例中,证型特点规律如下:
  2.7.1 证型类型及分型标准 [3] (1)肝郁气滞:腹中阵痛或串痛,有恶心或呕吐,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紧;(2)痰瘀阻络:脘腹疼痛,呕恶纳呆,痛处固定不移,或腹中有痞块,疼痛拒按,坚硬或固定不移,肌肤粗糙失润,或伴有身体黄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滑或涩;(3)肝胆湿热:上腹胀痛,拒按,纳呆呕恶,口干而粘,肢体沉重,或发黄疸,大便不爽或干结,尿短赤,多有黄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4)阳明腑实:脘腹痞满胀痛而拒按,腹胀,大便不通,可伴有身热、口干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或厚腻,脉洪大或滑数;(5)中脏虚寒: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呼吸微弱,肢冷汗出,舌淡苔白,脉沉微细。
  2.7.2 证型分布 肝郁气滞27例,占11.7%;痰瘀阻络18例,占7.8%;肝胆湿热160例,占69.9%;阳明腑实8例,占3.4%;中脏虚寒17例,占7.3%。 3 小结与分析 既往研究认为急性胰腺炎多见于青壮年或50~59岁男性和60~69岁女性,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约2∶1),但重症胰腺炎则男性高于女性(4∶1) [4] ,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5] ,可达25%~40% [6] 。而本组病例的发病特点与上述统计数据有很大差异,从病例数据我们总结出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患者特有的发病规律:其发病自1996年以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随着广州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饮食消费不断增加,以及暴饮暴食和嗜酒的不良生活习惯诱发该病有关,这点与其他文献报道相符,如赵芝蓉 [7] 报道饮酒占急性胰腺炎发病因素的37%。李淑增 [8] 也认为脂质在胰腺内沉积及血脂增高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而致胰腺微循环障碍,使胰腺灌注量减少,血流量下降甚 至缺血,破坏细胞膜功能,使腺泡膜稳定性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氧自由基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释放而导致发病;酒精及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近几年亦有增加。因此,避免大量饮酒及暴饮暴食是减少急性胰腺炎的有力措施之一。在我院住院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季节分布极为明显,夏季的发病率相对较少,而冬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从10月末开始到第2年3月是一个高发时间,从3月气温升高开始,发病率便急剧下降,在5、6、7月天气最炎热的夏季达到一个低谷,形成一个平台期,在夏秋交界的8、9月份开始上升,到冬季再次达到一个高峰,形成一个循环。广州夏季气候炎热潮湿,食欲下降致使暴饮暴食和酗酒等现象减少,从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也相应减少。而当气温寒凉时,不良的饮食习惯又会出现,加上主要节日多集中于冬季,所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本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性别比例接近1∶1,男女性别在发病率上差别不大,这与文献报道中年组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不符 [7] 。这可能因为广东男女饮食习惯基本相似,社交状况趋于平等,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性别比例接近1∶1。在发病年龄方面,20岁以下青少年发病率很低,20~39岁年龄段发病最高,40~79岁相对处于一个平台期,发病率有所下降,而80岁以上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急剧下降,这种趋势符合社会和经济学的一般规律。20岁以下发病率很低,是因为青少年受到经济上的限制,极少有暴饮暴食、酗酒等现象。20~39岁年龄段社会应酬多,食欲旺盛,极易成为急性胰腺炎的诱发因素,故其发病率最高。40~79岁相对处于一个平台期,发病率有所下降,因为此年龄段自制力强,保健意识提高,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而80岁以上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急剧下降,是因为老年人不再有过多的社会活动且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健意识。急性胰腺炎发病急而且严重,但经过及时治疗治愈也快,大部分1~2周内好转出院,其频数峰值位于1周左右;而且经过及时救治,转归良好,大部分可以痊愈。本组资料显示,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呈偏态分布,7d的累计百分比为35.2%,13d高达68.5%,15d高达74.4%。也就是说,高于1/3的病人7d内出院,高于2/3的病人13d内出院,接近3/4的病人15d内出院。这体现了急性胰腺炎发病快而严重,经过及时治疗治愈也快的特点。张喜平 [9] 认为在急性阶段,针对肝郁气滞,郁久化热,中焦实热,采用通腑导滞、疏肝退黄等攻邪措施,有助于疾病趋缓;在炎症消退阶段则多采用活血化瘀和益气养阴药物而取效。但我院绝大部分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为主,故治疗也以清肝利胆、通腑泻下为最多,这可能是广州气候炎热潮湿和饮食甘肥厚腻,易于生湿化热之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治愈率达72.9%,病死率仅为2.9%。以上资料对今后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更确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87.[
  2]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S].广州:官桥印刷厂,2003:75.
  3]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5-219.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2.
 [5]李浩,周建良.内科急症临床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9.
 [6]蒋数栋.消化内科专题讲座[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325.
 [7]赵芝蓉.不同年龄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J].华西医学,2001,16(3):348.
 [8]李淑增,崔瑞梅.急性胰腺炎151例病因分析[J].山东医药,2002,42(22):43.
 [9]张喜平,石焱.中医经验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用药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3):156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