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CT检查确诊的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68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组38例,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西医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两组治疗28d后行头颅CT复查,比较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血肿吸收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1例,无效2例,病死0例,显效率为6578%,总有效率为9473%;西医对照组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4例,无效4例,病死2例,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666%;两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总显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减少(1895±765)分,对照组为(1456±910)分,显示中西医结合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好于西医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血肿完全吸收率比西医对照组高(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能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提高治疗显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中西医结合疗法;香丹注射液/治疗应用;活血化瘀
1999年以来,我院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性中小量脑出血38例,并与30例中医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为广东省从化市中医院1999~2003年住院的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全部病例均在发病48h内收入院并经颅脑CT确诊。应用casiofx3600计算器,按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2~72岁,平均(552±189)岁;其中中经络29例,出血量(123±81)mL,中脏腑9例,出血量(293±204)mL;出血部位:基底节22例,脑叶10例,丘脑4例,小脑2例;病程(2080±1082)h;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计分(3025±860)分。西医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64±168)岁;其中中经络23例,出血量(119±88)mL,中脏腑7例,出血量(302±188)mL;出血部位:基底节17例,脑叶10例,丘脑5例,小脑1例;病程(216±1223)h;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计分(3105±985)分。两组性别、年龄分布、出血量、出血部位、病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计分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参照文献[2],所有病例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的诊断;西医诊断:参照1996年全国第三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要点[2],所有病例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并经CT确诊。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发病48h内入院,出、凝血时间正常,无昏迷(可有嗜睡、意识模糊)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和神志障碍加重进入昏迷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接受综合治疗:包括急性期安静卧床,吸氧,保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发病后48h不能进食者予以鼻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褥疮的发生,选用有效抗生素,头部冰帽降温,如有颅内压增高者予以降颅压,同时调控血压、血糖,保护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待生命体征正常后,予以功能训练。中西医结合组同时予以香丹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054,每支装10mL中相当于丹参、降香各10g)20mL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糖尿病患者则加用速效胰岛素4U)静脉滴注,28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意识障碍变化及血肿吸收程度。安全性观察包括治疗前后的凝血时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等采用文献[3]标准。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死亡。血肿吸收程度:两组病人入院后马上行头颅CT检查,分别于4周时行头颅CT复查,出血量的计算采用多田方程式:V出血=π/6×l(cm)×d(cm)×h(cm)。
22 治疗结果
221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显效率比西医对照组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无死亡病例,西医对照组病死2例,其中1例死于血肿扩大破入脑室,1例死于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大出血。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2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程度比西医对照组要高(P<005)。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略)
223 两组血肿吸收情况比较
表3结果显示,经Ridit分析,两组治疗后28dCT复查血肿完全吸收率比西医对照组高。(Z=2603,P=0009)。
表3 两组治疗前后28dCT复查血肿吸收情况比较(略)
224 安全性观察 两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3讨论
31关于香丹注射液的药理机制及疗效
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法能提高出血性中风的治愈率,减少其致残率[4]。香丹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丹参活血化瘀,降香理气开窍。现代医学表明丹参是钙通道阻滞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抑制血栓素形成,防止血小板激活,并有降低脑膜微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等作用。本在院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可增加总显效率和减少病死率与西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32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合理性
《血证论》云:“离经之血虽是清血、鲜血,亦是瘀血”,血溢脉外是出血性脑卒中发病之关键,脑出血为“蓄血”在头,为瘀血,这是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理论基础。清・唐容川说:“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化之机,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血证论》又云:“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新血不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血管壁的变化,与凝血机制障碍无明显关系。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脑血肿、脑水肿、缺血半暗带,并非凝血机制障碍本身。以上病理改变可以用中医血瘀证来解释。所以,现代医学临床认为在脑出血急性期使用止血药物并无重要意义,与此恰恰相反的是,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可加速血肿吸收和解除脑受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5-6]。
实验室检查还提示脑出血急性期血液常常处于浓、粘、凝、聚状态,这说明脑出血急性期确实存在着瘀血这一病理改变[7-8],说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是合理的。本研究显示,采用香丹注射液治疗的患者无1例发生再出血或血肿扩大而致症状加重或反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32.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李彬.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9,18:12.
[5]董少龙.水蛭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吸收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1998(3):4.
[6]李如奎,赵虹,张云云,等.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1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0):462.
[7]李树波.血液流变学对急性出血性中风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7(7):418.
[8]林秀瑾.54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液凝血因子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