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1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 />

中西医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8273 日期:2025-10-15 来源:论文网

       作者:林尤雅, 陈海蝶,苏明兰

【摘要】 目的 观察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1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采用菌必治与甲硝唑联合静脉滴注治疗。治疗A组(62例):在对照组疗法上加中药内服治疗。治疗B组(64例):在治疗A组疗法上加用中药灌肠和超短波理疗。7d为一疗程,3组均治疗3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B组痊愈率为85.9%,总有效率为100.0%;均优于治疗A组(58.1%及83.9%)和对照组(18.0%及56.0%),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是治疗慢性盆腔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物理疗法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及肛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带下量增多、月经失调,重者可致不孕,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1]。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难治愈,易复发。现我两院采用中西医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我两院门诊患者176 例,根据《妇产科学》和《实用中医结合诊断治疗学》[23]的相关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1 3组一般资料对比(略)

  1.2 方法

  对照组:纯西医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一般常用菌必治与甲硝唑(如辅助检查报告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改为氧氟沙星)联合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7d。

  治疗A组:在对照组疗法上加中药内服治疗,西医治疗同上。中药内服分为两类:(1) 气滞血瘀型:少腹逐瘀汤加减,制乳香、制没药、制香附、乌药、丹参、刘寄奴、橘核、当归各10 g,小茴、川栋子各15 g,荔枝核30 g,炒延胡12 g,川弓5 g,肉桂(?)3 g。加减,有包块加桃仁、三棱、莪术各10 g,红花、地龙、地必虫各6 g,赤芍10 g;湿热带多腹痛加败酱草、红藤茯苓、猪苓、泽泻各10 g;输卵管积水加防己、王不留行各10 g,路路通12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连续7d。(2) 肝肾不足型:左归丸加减,熟地、淮山、菟丝子、枸子、怀牛膝、丹参、延胡、鹿角霜各15 g , 制香附、白芍、山萸各10 g,灸草6 g。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各15g、白术10 g;血虚加当归、鸡血藤各15 g;脾虚加白术、茯苓各15g;带下多加茨实、苡仁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续7d。

  治疗B组:在治疗A组疗法上加用中药灌肠和超短波理疗。(1) 灌肠:红藤、败酱草、忍冬藤各30 g,公英、白花蛇舌草各20 g,莪术、皂角刺、赤芍、甘草各15 g,上方加水300 mL,浓煎至100 mL去渣取汁,药汁温度38~40℃。嘱患者左侧卧位,用开放式输液器下接14~16号导尿管或肛管,将管子插入直肠15~18 cm,药汁缓慢滴完后保持俯卧位约30min,每日1次,连续7d。(2) 物理疗法:采用HGP1000型盆腔多功能治疗仪(珠海市和佳器械厂生产)治疗。腹部卵巢部位置2磁片,阴道置一次性探头联合电疗,电流强度采用20~40 mA,每次30~40 min,每日1次,连续7 d。
  
  3组均以7d为一疗程,经期停用,月经干净后3d开始,疗程间隔5d,一般治疗3个疗程判断疗效。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恢复正常,B超提示子宫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及积液;有效:症状消失或好转,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B超提示子宫正常或肥大,盆腔包块及积液减少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妇科检查局部病变如故,B超检查盆腔情况无改变[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3疗程结束后,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及B超提示,结果显示治疗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对照组(P&<0.01);治疗B组痊愈率85.9%,总有效率100.0%;均优于治疗A组(58.1%及83.9%)及对照组(18.0%及56.0%),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表现为慢性输卵管炎及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2]。因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故以综合治疗为宜。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学病机主要为湿热蕴结和脏腑气血失调,冲任受损。气滞血瘀型为瘀血凝滞,气血运行受阻,血行不畅,血不归经。治疗应活血化瘀散结、理气行滞、益气滋阴,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辩证论治,使气血活则瘀血去,经脉通则血气行。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川栋子、元胡化瘀散结、理气止痛,当归、赤芍、川弓益气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小茴、肉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肝肾不足型为肝肾亏虚、气血瘀滞,重在肝肾不足,治疗当补益肝肾,理气活血,左归丸是补肾水的名方,酌加各药使受损冲任得增强达到扶正、行气活血并清热利湿的功效。熟地、淮山、山萸滋阴补肾、补气养血,枸杞补肾养肝,鹿角霜补肾助阳、生精益血,菟丝子、怀牛膝益肝肾,健筋强腰,香附调经理气止痛。中药灌肠治疗用红藤汤能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行气止痛,有抗菌、消炎、改善盆腔脏器微循环等效果。

  物理治疗可增加盆腔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加速疾病的痊愈。超短波具有穿透力深和加热均匀的特点,作用到盆腔的深部,使血管扩张,血液加速,改善血液循环,加强静脉回流,促进渗出液吸收;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使平滑肌张力下降,痉挛缓解。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病原菌的控制[5]。

  中西医结合治疗加用中药灌肠和超短波理疗虽然方法较复杂,但向患者解析病情和治疗需要后,患者均能配合,治疗后效果显著,痊愈率为85.9%,总有效率达100.0%,明显优于其余2组。由此可见,在应用抗菌消炎的同时, 采用中药内服、灌肠,疏通经络、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配合物理疗法使粘连组织软化,利于炎症吸收,从而迅速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汪星星.联合疗法治疗盆腔炎51例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 19(6): 423424.

  [2]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74.

  [3]陈贵延,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 9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52.

  [5]南登,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0610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