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肺结核为首诊入院的3例艾滋病的护理缺陷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8261 日期:2025-10-15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艾滋病;肺结核;护理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感染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机会感染,以肺部感染较多见,20%~50%并发肺部感染[1],如果不能及早识别以肺部感染为首诊的艾滋病,而收入普通结核病房,可能发生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其它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危险,特别是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为患者进行护理和有创治疗,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所以熟练掌握艾滋病基础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敏感性是非常必要的。
  
  1 临床资料
  
  例1、例2为夫妻,患者男36岁,籍贯广东,农民;患者女28岁,籍贯缅甸,农民,已婚6 a,未育。女性患者于2000年11月11日因反复咳嗽伴胸痛,门诊拍X线片示“肺结核”而收入院。入院时患者呈慢性病容,消瘦,体重38 kg。因其出生居住地引起怀疑,而提出做HIV抗体检测,同时其丈夫也做了检测,经省艾滋病防治中心确诊,夫妇2人均为HIV抗体阳性,住院4d后要求出院。2004年6月其丈夫又以“肺部感染”、“肺结核”而入院,患者消瘦,体重51 kg。因当时科室医护人员变动较大,加上患者怕歧视心理而隐瞒病情,没有及时发现。常规检测HIV抗体阳性,经了解其妻已死于艾滋病,该患者住院7d后,自动要求出院。
  
  例3,患者男性,60岁,籍贯广东,外院CT示“肺结核”而收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差,消瘦,由家人抬入院。患者入院后常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4次/天,每晚寒战、高热,口腔有白色粘膜覆盖,诉头痛,予一级护理,用0.3%硼酸液进行口腔护理,入院后第4天死亡,死亡当日HIV抗体结果阳性待查,经省滋病防治中心确诊HIV抗体阳性。
  
  2 护理工作中的缺陷
  
  经回顾性分析以上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我们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着欠缺: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少
  
  虽然护理人员在职业暴露防护方面培训经常进行,但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方面甚少,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虽然3例患者症状较明显,但缺乏识别能力。

  2.2 责任心和职业敏感性不强,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作为沿海地区外出经商和通婚的机会较多,对于来自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外籍人员入院时没有产生警觉。如第1例患者出生及长期生活在缅甸,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对于这样的患者入院时忽视了与艾滋病相关信息的了解。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的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记录时为了达到和医生一致,没有向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病史,照抄医生的病历,或在交谈时缺少耐心与技巧,使他们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感,隐瞒病史,使收集的资料缺乏真实性。如第1例、第3例后经了解都曾有冶游史。
  
  2.3 缺乏细心的观察与思考
  
  如患者入院时的病容、病貌、体重、体温、大小便及皮肤等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都没有细心观察与思考,特别是第3例患者入院后每晚高烧、呕吐、腹泻次数多,口腔有溃疡及白色粘膜覆盖,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为患者做口腔护理,但没有把这些症状集中思考、分析。这是1例艾滋病晚期患者,病毒载量极高,传染性很大。
  
  3 体会
  
  3.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大量资料表明,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中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最高[2]。因此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及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杜绝HIV职业暴露和医源性感染是非常必要的。现如今我院每年都要多次举办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对于新毕业来的护士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并定时选送护理人员去艾滋病专科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和专科护理水平。

  3.2 加强责任心及职业敏感性,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当患者入院时要仔细观察病容,对于可疑者安排在单人病房,在收集护理资料时侧重了解与艾滋病相关的内容,如出生居住地、职业、婚姻、无偿献血史、血液治疗史、吸毒、同性恋、不洁性交史等。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时要有耐心,对于不同的患者注意谈话技巧与方法。涉及到隐私要严肃大方,避开无关人员,并告诉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只有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才能使沟通达到有效,使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也要仔细观察与思考,做好护理记录并及时向医生反馈临床信息。在对疑似者检测报告未出来之前或已确证的患者都要做好警示标志,并详细做好交班工作。对于检出结果阳性的患者要劝其家属做血液相关检查,并指导患者到指定医院治疗。

  3.3 做好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防止医源性感染
  
  在执行护理操作时一定要规范操作规程,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疑似和已确诊的患者,物品要专人专用,用后及时消毒。患者的标本不要和其他患者的标本一起送检,要单独放在固定容器中并加盖防止溅出。对于患者污染过的物品要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HIV对紫外线不敏感[3],对污染的病房、用物、物品表面、地面及排泄物不要采用紫外线消毒。病房采用高锰酸钾和甲醛催化薰蒸,但甲醛浓度不能低于0.1%或用0.5%过氧乙酸喷雾,20~30 mL/m3,或用有效氯1 500~2 000 mg/L喷雾。床垫及被褥薰后在阳光下暴晒6 h。被服衣物用500~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物体表面及地面用0.1%过氧乙酸抹、拖或用1 000~2 000 mg/L有效氯喷洒拖地。分泌物和排泄物要及时消毒处理,用1 500~2 000 mg/L有效氯消毒30 min后倒入病房卫生间。需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30~60 min,再清洗、高压消毒。
  
  3.4 HIV职业暴露后的防护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要严格按照2004年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执行,并及时做好上报登记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文军,林有坤,严煜林,等.以肺部感染为首诊的艾滋病4例[J]. 中华皮肤科性病学杂志, 2003, 17(6):391.

  [2] 韩晶,陈征服,田建华,等.7例医疗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40(5):367.

  [3] 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89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