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开祥,江泽琴,郭爱华,关静
【关键词】 多器官CT分次检查 多器官CT优化检查 图像重建 图像重组
如何使需要多器官或多部位CT分次检查的患者减少搬动次数而减轻痛苦、有效减少X射线对他们的辐射剂量,保证图像质量是放射工作人员(特别是放射技师)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2005年12月我院引进了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64多层螺旋CT扫描机(SMCT),由于是有高性能的CT扫描机和具有优越的图像重建、重组应用软件,我们即开始对同时需做多器官或多部位CT检查的患者进行CT优化检查探讨。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182例需要进行多器官或多部位CT检查患者进行CT优化检查,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1 方 法
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64多层螺旋CT扫描机(SMCT)进行CT扫描。对81例行多器官CT分次检查。对182例行多器官CT优化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1.1 多器官CT分次检查方法
即常规的检查方法。每检查一个器官或部位都需要扫描定位像,然后在定位像上对器官或部位确定范围进行CT扫描。例如患者腰背部疼痛需同时做腰椎与肾脏的CT检查,必须要扫描定位像两次,并在各扫描定位像上确定腰椎与肾脏的扫描范围再行CT扫描。然后进行影像的重建与重组。(1)头部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8~93岁,平均55岁。①仰卧位,头先进;②扫描定位像;③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④机架倾斜角度与听眦线平行;⑤以6mm层厚单次多层扫描。(2)颈、肺、肝、腰椎各部各1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6~90岁,平均57.5岁。①仰卧位,头先进;②扫描定位像;③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④以3~5mm层厚螺旋扫描;⑤用RAW DATA(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层厚0.5~1mm的所检查的器官需要的软组织窗、肺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骨窗像;⑥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肺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骨窗像重组所检查的器官的横断、冠状、失状或任意斜位的软组织窗、肺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骨窗像;⑦必要时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像重组VRT(立体)图像。[1](3)上肢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3~65岁,平均48.7岁。①仰卧位,头先进,患肢上举过头或置于躯干两侧;②扫描定位像;③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④以3mm层厚螺旋扫描;⑤用RAW DATA(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层厚0.5~1mm的四肢软组织窗和骨窗像;⑥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和骨窗像重组四肢的横断、冠状、失状或任意斜位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⑦必要时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像重组VRT(立体)图像。(4)下肢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9~58岁,平均39.2岁。①仰卧位,脚先进;②扫描定位像;③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④以3mm层厚螺旋扫描;⑤用RAW DATA(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层厚0.5~1mm的四肢软组织窗和骨窗像;⑥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和骨窗像重组四肢的横断、冠状、失状或任意斜位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⑦必要时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像重组VRT(立体)图像。
1.2 多器官CT优化检查方法
即是将相邻的多个器官或多个部位视为一个器官或部位进行CT检查。如上述腰背部疼痛需同时做腰椎与肾脏的CT检查的患者,只把他视为做腹部的CT检查。(1)仰卧位,头先进;(2)扫描定位像;(3)定位像上确定腰椎与肾脏的扫描范围;(4)以5mm层厚螺旋扫描;(5)用RAW DATA(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层厚0.5~1mm的肾脏与腰椎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6)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和骨窗像重组肾脏与腰椎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的横断、冠状、失状或任意斜位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7)必要时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像重组各器官的VRT(立体)图像。多器官CT优化检查方法分为头颅、颈部、躯干胸部、躯干腹部及下肢5小组共182例进行优化检查探讨。具体方法是:
1.2.1 颅脑、眼、耳及颌面为头颅组
共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19~65岁,平均46.3岁。(1)仰卧位,头先进;(2)扫描定位像;(3)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4)以3mm层厚螺旋扫描;(5)用RAW DATA(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层厚0.5~1mm的需要检查的器官的软组织窗(颅脑、眼、颌面)、内耳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骨窗像;(6)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内耳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骨窗像重组颅脑、眼、颌面、内耳的横断、冠状、失状或任意斜位的软组织窗、内耳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骨窗像;(7)必要时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像重组VRT(立体)图像。
1.2.2 颈部软组织及颈椎为颈部组
共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17~68岁,平均52.4岁。(1)仰卧位,头先进;(2)扫描定位像;(3)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4)以3~5mm层厚螺旋扫描;(5)用RAW DATA(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层厚0.5~1mm的需要检查的器官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6)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和骨窗像重组横断、冠状、失状或任意斜位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7)必要时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像重组VRT(立体)图像。
1.2.3 肩、肩胛骨、肋骨、胸椎、肺、纵隔、肘关节为躯干胸部组
共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8~66岁,平均53.6岁。(1)仰卧位,头先进;(2)扫描定位像;(3)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4)以3~5mm层厚螺旋扫描;(5)用RAW DATA(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层厚0.5~1mm的需要检查的器官的软组织窗、肺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骨窗像;(6)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肺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骨窗像重组需要检查的器官的横断、冠状、失状或任意斜位的软组织窗、肺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骨窗像;(7)必要时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像重组各器官的VRT(立体)图像。
1.2.4 肝、胆、胰、脾、肾、肾上腺、腰椎、盆腔脏器、骨盆为躯干腹部组
共85例。男性50例,女性35例。年龄14~87岁,平均57.6岁。(1)仰卧位,头先进;(2)扫描定位像;(3)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4)以3~5mm层厚螺旋扫描;(5)用RAW DATA(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层厚0.5~1mm的需要检查的器官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6)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和骨窗像重组需要检查的器官的横断、冠状、失状或任意斜位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7)必要时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像重组各器官的VRT(立体)图像。
1.2.5 下肢组 共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1~58岁,平均47.4岁。下肢组包括膝关节、踝关节等。(1)仰卧位,脚先进;(2)扫描定位像扫描定位像;(3)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4)以3mm层厚螺旋扫描;(5)用RAW DATA(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层厚0.5~1mm的需要检查的器官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6)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和骨窗像重组需要检查的器官的横断、冠状、失状或任意斜位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像;(7)必要时采用0.5~1mm的薄层软组织窗像重组各器官的VRT(立体)图像。
2 结果与讨论
2.1 多器官CT优化检查法与多器官分次CT检查法所获影像质量无差异。
2.2 多器官CT优化检查法与多器官分次CT检查法比较,有以下特点:(1)多器官CT优化检查法,减少了对病人的搬动次数,也就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尤其在给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复合伤的伤员和病情危重的病员检查时显得特别重要。(2)多器官CT优化检查法,少扫描定位像次数,减少了相邻或重叠器官的重复扫描.也就是说减少了X射线对病人的辐射剂量[2]。
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迅速增长的同时,对健康检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更加频繁,多器官、多部位的CT检查时常可见。为减少重病人和复合伤病员接受CT检查时被搬动所遭受的痛苦,减少多器官或多部位的CT检查者的辐射剂量。笔者认为多器官CT优化检查法值得推广应用(前提是具有高性能的CT扫描机和优越的图像重建、重组应用软件)。
参考文献
[1]王开祥,江泽琴,郭爱华.肘关节CT扫描方法的改进[J].西南军医,2008,10(6):81.
[2]卫生部.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