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499 日期:2025-09-16 来源:论文网

     作者:刘云峰,凌攀,杜利容,吕晓勤,史秀

【摘要】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情况,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ISA法对1401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 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1401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12.49%,抗HCV阳性率为0.71%,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86%,抗HIV阳性率为0.14%。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对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降低院内感染,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输血前 传染性指标 院内感染 医患纠纷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ransfusion infectious index of the patients and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tect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HBsAg, anti-HCV, anti-HIV and syphilitic antibody of 1401 cases before transfusion were detected with ELISA.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HBsAg, anti-HCV, anti-HIV and syphilitic antibody in the 1401 cases were 12.49%, 0.71%, 0.14% and 0.86%.Conclusions Pro-transfusion infectious index detection can reveal the condition of blood recipients, reduce doctor-patient disputes on blood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decrease nosocomial infec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interest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KEYWORDS pro-transfusion infectious index nosocomial infection doctor-patient dispute

  近年来因输血感染导致的医疗纠纷已受到广泛重视,为减少输血传播疾病,采取了成分输血、无偿献血等措施。但由于病毒的“窗口期”等问题,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不可避免。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4项的检测对于发现潜在感染源、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降低院内感染,减少经输血传播的疾病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我院输血患者在首次输血前采集血液样本共1401份,分离血清4 ℃ 保存,1~3 d 内检测。

  1.2 检测方法

  用ELISA法检测,HBsAg(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公司提供)、梅毒抗体(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公司提供)、抗HCV(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抗HIV(试剂盒由上海科华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对ELISA初次检测阳性者进行双孔复测,抗HIV复测仍阳性者送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AIDS)监测实验室确认。

  1.3 仪器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的RT-6000酶标仪、RT-3000洗板机;北京国华医疗器械厂的DHW-600水浴箱。

  2 结果

  1401份血清标本中,ELISA 法检出 HBsAg 阳性率 12.49%(175/1401) , 抗HCV 阳性率 0.71%(10/1401),梅毒抗体阳性率 0.86%(12/1401), 抗HIV阳性率0.14%(2/1401)。

  3 讨 论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约有1亿人为表面抗原携带者[1],输血是部分患者感染乙肝的主要途径。输血后肝炎发病率为2.4%~27.3%[2]。有文献报道[3],乙肝病人十亿分之一毫升的血液进入人体即可达到感染目的。它完全可以经过未察觉的皮肤破损进入体内发生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已引起了全世界对安全输血的广泛重视。虽然性接触和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HIV的主要途径,但是,如果输入带有HIV的血液,其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4]。从我院1401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分析看,多数患者在输血前就已有感染,其中HBV感染率最高为12.49%,抗HCV、梅毒抗体、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71%、0.86%、0.14%。如事先未进行检测,而输血后发现感染,就有可能被患者误认为血源性感染。HBV、HCV、梅毒、HIV除输血可能感染外,还可通过母婴、医源性、针刺、纹身、共用牙刷、剃须刀及静脉吸毒等感染,患者在术后、产后、血液透析后、有创检查后等发现感染,也有可能误认为医源性感染。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患者输血、手术、生产、血液透析、有创检查等前作好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4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是必须的,可以了解患者的状况,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举证倒置留下有力的证据。输血前传染指标检测不但能早期发现患者的一些疾病,及时治疗,而且有利于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避免和预防交叉感染,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所有创伤性检查及治疗均是病毒性肝炎、梅毒及AIDS常见的传播途径,因此,对患者常规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检测,让医护人员在操作时知晓患者的感染情况对保护医护人员尤为重要。临床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事件时有发生,据报道,临床上针头刺伤事故所致丙肝的感染率约为10%,我院每年约有5例针刺事件,主要发生在护士身上。总之,患者的输血前检查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有助于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时,加强操作隔离保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有目的地加强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从而有效地控制医源传染。我院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无一漏检,但手术、生产、血液透析、有创检查等之前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是医生法律意识不强,未认识到患者在有创检查和治疗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意义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做这些检测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今后应要加强宣传和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采取强制手段要求医生对患者在有创检查和治疗前做传染性指标的检测,为患者节省开支,可以在患者住院前完成这些检测。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不知道自己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及时发现和治疗机会,既减少了患者与家人以及社会和医务人员之间感染的威胁,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也为减少医患纠纷提供了客观的证据。

参考文献


  [1]白艳丽.HBVDNA与HBVTRFIA检测结果比较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5):43.

  [2]于同涛,周莉.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肝炎病毒检测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4.

  [3]陈美珍,于军,杨双旺,等.乙型肝炎病毒污染血液操作台面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1.

  [4]余妙嫦.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4,(3):2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