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训练致胸锁关节损伤3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741 日期:2025-09-09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兵训练不当导致胸锁关节损伤的原因,以及早期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例在训练中致胸锁关节脱位士兵实施早期手法复位。结果 早期手法复位的士兵恢复良好,减少了非战斗减员,并避免了开放复位。结论 规律、有效的训练前准备活动,能有效减少训练伤,胸锁关节脱位早期手法复位效果良好。

【关键词】 胸锁关节 损伤

  我所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了3例因新兵训练不当,导致胸锁关节损伤,其中单双杆训练致胸锁关节损伤2例,手榴弹投掷训练致胸锁关节脱位1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士兵,年龄为17~21岁,平均19岁,其中单双杆训练中致胸锁关节损伤2例,均为右侧损伤及右前脱位。手榴弹投掷训练致胸锁关节脱位1例,为右侧损伤及右后脱位,胸锁关节处疼痛及压痛明显。单纯损伤者,胸锁关节处肿胀及压痛,颈肩部活动时,疼痛尤为明显,并伴有异常活动。胸锁关节前脱位时,锁骨端皮肤显得突出,有时可看到异常活动,两侧胸锁关节对比检查时,发现畸型更明显,胸壁受损处,可明显地看到异常突起的皮肤。后脱位时,通常可以看到局部皮肤凹陷,触摸胸锁关节时发现前侧壁空虚,是由于锁骨内端移位胸骨后方,肩胛骨被牵拉呈内旋位,平卧时肩部不能接触床面,后脱位时,锁骨内端移位于胸骨后方,还可压迫气管、食管或纵隔血管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血循环受阻,临床上表现为颈部浅静脉怒张等压迫症状,行X线侧位或斜位摄片示:锁骨内侧不规则或不对称。

  1.2 治疗方法 3例均采用了手法复位及外固定。(1)前脱位者,伤员靠坐位,伤肢插腰,术者一手推顶伤侧胸壁,一手握住伤侧上壁上端,即可复位,复位成功后,于胸锁关节前侧加纸垫或棉垫,并用前“8”字石膏绷带局部加压固定。(2)后脱位者,伤员靠坐位,上肢插腰,术者一手推顶伤侧胸壁,一手握住上臂上端向外侧牵引,即可使关节脱位整复,3例复位后,行胸部X光侧位片均证实复位成功,术后均采用前“8‘字石膏绷带局部加压固定,4个月后去除石膏绷带行功能锻炼,随防6~8个月,无1例复发,我所未收治1例行开放性手术固定的患者。

  2 讨论

  2.1 损伤机制 锁骨与关节盘之间有一定的上、下位移,胸骨与关节盘之间有一定的前后位移,向前、向后旋转则由锁骨胸骨端的锥形部与侧方关节盘之间的运动决定。单双杠训练时双手握杠将身体撑起,来完成各种复杂的训练动作,全身重量及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均集中于第一肋骨,锁骨外端产生一个向上向后的力量,由于杠杆作用,锁骨内端则产生一个向前向下的作用力,当此力超过胸锁关节韧带所承受的力量时,将锁骨内端向胸骨前方撬起,撕破关节囊及胸锁前韧带,突出移位于胸骨前上方,造成胸锁关节脱位,因此单双杆训练时,造成胸锁关节损伤多为前脱位。投弹时交生的瞬间力量经过手腕作用肩部前外侧,通过杠杆作用,锁骨移位于胸骨的后方,同样当力量超过胸锁关节韧带所承受的力量时,造成后脱位,由于胸锁关节后方韧带较前方韧带坚强,故后脱位在临床上较少见。

  2.2 致伤因素 (1)新兵刚来部队,突然进行高强度及高体力的军事训练,经验与身体素质与老兵相比,适应性及顺从性明显不足。(2)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未将身体活动开,就进行高强度的实质性训练。(3)有些新战士由于刚来部队,训练的热情性及积极性较高,带伤病进行训练情况较多,故也增加了受伤机会。

  2.3 预防措施 (1)提高心理素质,消除训练中紧张、恐惧及消极情绪。(2)科学施训,循序渐进,由简致繁,由易到难,避免带伤训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