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原 闭合性胸部外伤 护理
车祸、坠落、挤压等造成的闭合性胸部外伤在胸外科临床较为常见,严重者可伴有肺挫伤,诱发ARDS,死亡率较高[1]。我科自2008年1月至3月的三个月内共收治胸部外伤患者39人,经精心治疗护理,除1例合并重度脑外伤死亡外,全部治愈。为总结高原胸部伤的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9例,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17~56岁。车祸27例,坠落11例,挤压伤1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9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15例。合并肺损伤单纯气胸12例,合并颅脑损伤7例,并发ARDS 6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除1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外,全部痊愈出院,治愈率达97%。
2 护理体会
2.1 呼吸机的应用 伤情严重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引起低氧血症,一般给氧方法无法纠正,均应给予机械通气治疗[2],早期应用呼吸机可以保证潮气量,提高血氧浓度,连枷胸有胸壁反常运动时,可起到内固定的作用[3]。在高原地区,由于本身空气含氧量低,即使正常人血氧饱和度都偏低,更应该积极使用呼吸机。根据病情除按指标所设的呼吸参数外,我们采用了PEEP。适当的PEEP能改善肺的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从而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但PEEP过高会产生气压伤,PEEP应保持5~10 cmh3O.呼吸机辅助呼吸中应动态观察与调整呼吸机参数.初步设定呼吸机参数、呼吸模式,于使用呼吸机30 min后急查血气,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参数;早期2 h复查血气1次;呼吸、循环基本稳定后,8 h复查血气1次;根据患者神志、肌力、呼吸、循环、创伤恢复情况,不断改变设置参数和呼吸机模式,直至逐渐脱机。
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或气管套管气囊的老化等原因,易发生气囊破裂,需及时更换。除按护理常规外,在使用呼吸机时由于气囊长期压迫气管,可引起气管水肿或牯膜坏死,必须4h放气1次,每次4~5min。
2.2 胸腔闭式引流 对于胸腔出血或积气多呼吸困难的患者,配合医生立即做胸腔闭式引流术,以改善呼吸,提高动脉血氧含量。要妥善固定胸引管、引流瓶、防止引流管松脱、引流瓶倾倒。保持引流管一直在水封面下2cm~3cm。防止因引流系统密闭破坏,造成气体进入负压的胸腔而加重气胸。要保持引流管通畅,经常顺向挤捏引流管,防止血块或脓栓堵塞。严格记录引流量及其性状,以便早期发现胸腔内的伤情,如果连续3h内每小时引流出的血量大于100ml,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注意管周的护理,防止敷料脱掉及浸湿,以防逆行感染。
2.3 沐舒坦的应用 据报道,大剂量使用沭舒坦,能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同时能有增强纤毛清除功能和增加粘液分泌、抗支气管收缩、抗氧化和抗炎,能稳定肺泡、修复损伤,使病人有效排痰。胸外伤以后应用沐舒坦,可预防痰液堵塞及干咳,使痰液稀释并易于咳出。我科应用沐舒坦为每日一次静脉给药,剂量为30mg,并每日2次雾化吸入给药,每次吸入15mg,共30mg,每日沐舒坦总量为60mg,连续治疗7天。
2.4 镇痛、镇静 有效镇痛、镇静,能稳定患者情绪,降低患者有氧代谢,有利于吸痰排痰。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恐惧、焦虑、疼痛、气道分泌物刺激导致频繁咳嗽,均可引起人机对抗,疼痛是胸外伤病人人机对抗的重要原因[4],这些均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气道压升高,加重病情,增加气压伤的发生,因此,需要使用充分镇痛镇静治疗[5]。
2.5 呼吸道管理 呼吸道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护呼吸道通畅和预防感染。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卧床病人进行翻身叩背,气道温化、湿化、雾化吸入。及时吸出痰液,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应注意动作轻柔,深浅适中,避免反复刺激粘膜,并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开部位应坚持每日换药2次,内套管每日煮沸消毒3次,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索,以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必要时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2.6 心理护理 患者多因受伤刺激产生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体谅患者的主观感受,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安慰患者及亲属,通过平缓、镇静的关怀与交流让病人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面对胸部外伤病人时,应当与医生配合,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密切注意病情变化,认真细致的开展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Allen GS,Cox Cs Pulmonary Contusion in childre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South Med J,1998,91(12):1099~1106.
[2] 孙颢洁,李永梅,刘红君.重症胸外伤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气道监护[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4):274~275.
[3] 宁资社.呼吸机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4):510~511.
[4] Dellinger RP,Carlet JM,Masure H,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for nm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J ].Crit Care Med.2004,32(3):858~873.
[5] 崔 红,事立光,张 英等.ICU病人使用肌松药的有关问题[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18(4):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