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病房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724 日期:2025-09-09 来源:论文网

   作者:蒋超,师禾颖,郭洁,徐雯,角东竹,朱加艳,张慧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医患关系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的医患和护患关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医院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重要前提。和谐的医患与护患关系在发展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发展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不注意人性化服务,公民的生活满意度就会下降,容易成为对社会的不满者,于是医患与护患关系就会紧张起来,这必将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1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有的学者认为,如此紧张的医患与护患关系,已构成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发生要更多的从制度上去深究原因。

  1.1 医疗体制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医患与护患矛盾产生的根源

  1.1.1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WHO的一份合作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煮成了“夹生饭”: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1)老百姓甚至将“医疗、教育、养老”三大支出喻为“新的三座大山”,其中医疗费用因为其不可预期性尤其让人提心吊胆。(2)公立医院虽然被定位在非营利性医院,但在事实上又被推向了市场,医院管理者承担着经济效益的压力。老百姓把“看病难、看病贵”的怨气倾泻到医生和护士身上,医护人员的社会评价从“白衣天使”暴跌至“吸血蚂蟥”。

  1.1.2 我国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极不健全 纵观近年的诸多医疗纠纷,绝大多数是由于医疗费用与患者的预期疗效不相符合所引起的。尽管医生护士尽心尽力去治疗护理每一个病人,仍有一定比例的病人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一情况在国内如此在国外也是一样。那么,在国外为什么医患关系没有如此紧张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无须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个人无需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在我国,过去由于有公费医疗,加之昂贵的进口药品、设备少,病人不用自己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医患和护患关系也就没有目前这样紧张。

  1.2 有些舆论导向的偏差激化医患矛盾 在这个医疗体制正处于转变的时期,曾经是“白衣天使”的医生护士被迫承担起医疗转制的罪过,人们不再以崇敬的眼光看待医者,甚至在就医时还会怀揣录音机等,以便留做证据。实际上,在对于治疗病人疾病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医生和病人、病人家属的想法是相同的,恐怕没有哪个医生和护士是希望将病人治死或治坏的。所以说,医患与护患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当前的医患与护患关系较紧张,只站在患者一方,一味指责医方没有医德,这样做对医患和护患关系改善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不但不能给患者带来任何实质利益,而且还激化了医患和护患之间的矛盾。

  2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探讨
  
  如果只从上述方面剖析当前医患和护患关系紧张原因所在有所偏颇,显然有医生与护士有为自己说话之嫌。但是,改进工作是构建和谐医患和护患关系的根本。在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医疗服务体制,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型,居民医疗服务基本由政府包下来;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居民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企业担保解决,政府对儿童和老人给予适当补助。这两种类型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欧洲的高福利型,我国政府背不起;美国的社会保险型,我国居民缴不起。中国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就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构建和谐的医患与护患关系不能靠等待。

  2.1 从加强优质有效地医患与护患沟通入手 良好的医患与护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与护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与护患沟通,它使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与护患沟通有助于双方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医护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同样,在诊疗过程中,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患者,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社会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彼此的人格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医患与护患关系,是一种配合与合作的关系,它建立在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依赖和对生命健康的渴望基础上,只有彼此沟通理解、相互信任,医患双方才能共同参与诊疗活动,共同完成对疾病的诊疗过程。

  2.2 用医生与护士的“爱心”构建病人的放心 要使病人真正放心,最主要的是医护人员要有一颗爱心。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职业的,必须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必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所诊治的每一位病人。一个对病人缺乏爱心的医生与护士,即使他医术高明,也会给病人带来担心。其次要有耐心,耐心是让病人放心的重要因素。只要病人来到医院,就会与医护人员发生各种方式的联系。双方能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是能不能让病人放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医生与护士,即使你做不到商业界对售货员提出的百问不烦的要求,你也必须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耐心地进行解答。事实上,在耐心的背后也是爱心在支撑着。

  2.3 对老年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1]

  2.3.1 老年病患的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已接近暮年,日常生活中常感到孤独、寂寞,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的心理。在老年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着怕衰老,怕疾病不愈,怕病死的心理,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医护人员应对其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这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3.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排除老年患者的孤独寂寞,重点是护士和陪护人员要与病人多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诚挚交谈是一个良好的、有效的手段。通过交谈,可以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因人施护,护理效果较显著。护理中要注意尊重他们,态度要和蔼耐心,说话声音要大而慢。在老人叙述自己的过去时,要认真倾听,让他们在回忆过去中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让患者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鼓励家属适当陪伴也是消除病人寂寞的好方法。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能促进疾病的康复,阻止病情的发展变化。

  2.3.3 对老年性疾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做起来难度较大,要将不厌其烦的工作精神始终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针对老干部病房这类主要收治高年龄、高资历病员的科室,病种杂,多以老年性疾病为主,如高血压、冠心病、老慢支、肺心病、糖尿病、中风及后遗症等。这些老年患者来自不同的单位,大多担任过领导职务,有强烈的自尊心理,过去的经历已成为他们的回忆,难免存在一些怀旧的想法,盼望回到从前的年代,当面临老年多病体衰,他们或多或少会出现急躁、多虑的反常情绪,如果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中稍有失误,他们会表现出极度的不满或唠叨,因此,实施人性化护理在老干部病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蒋 超,郭 洁,师禾颖等.对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几点体会[J].西南军医,2007,9(4):13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